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新思考
2018-10-21刘毅洪
刘毅洪
摘要: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令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与自豪。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积累和沉淀的文化精粹,是中华文明最直接的呈现,是凝结着前辈们智慧的精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合格的任课教师,首先要深度整合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使我国传统文化这一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得以科学传承,这对于初中生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如何才能高效地将传统文化教育科学地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笔者在文中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策略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承担这项历史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还要创建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时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是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分析和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思考分析
街头巷尾麻将成风,人们赖此休闲,在输与赢的刺激中感受自身的存在;如花年紀却不得不面对铁窗之苦,皆因当时面子重要,小事酿成大祸,祸延己身;初中学生尚未脱去稚气,却人心思动,准备去混社会……以上种种表现,使笔者感到沉重,有那么多优秀文化传统的神州大地上,人心竟如此空虚浮躁,撇去功利的浮沫,人们心中的操守与底线使人不忍触及。今日种种果皆因前日种种因,在他们身上教育履行“除鄙见,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责任是缺位的。更可怕的是漠视甚至鄙视传统文化,在各类“洋节日”面前,青年们趋之若鹜,传统节日里却喊着“无聊,没意思”“老土”“人家外国”。从心理上对祖国文化的自轻自贱不免使人心寒,什么原因使身受十多年国文教育熏陶的学生发出这样的怨愤诅咒之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学生无缘了解其博大精深,高雅从容,自然不能去敬仰崇拜了。可是,中学教科书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又何以收效甚微?源于以前我们所教的仅仅是知识,不是教做人,知识不用就会很快被遗忘,无缘从心理上接受传统文化中的推己及人,尊师重道,重义轻利,那自然会形成庸俗低级的价值观,人生观,如自私自利,虚荣偏激,重利忘义空虚浮躁。那又如何向学生传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他们成为人格磊落,性情豁达,勇于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新时代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慎重思考的问题。幸运的是随着国力增强,民众的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拥有传统文化意义的事物已成时尚。比如乐坛刮起的《菊花台》《青花瓷》的中国风,家装行业的“中国元素”。乘着这股强劲的东风,如何将传统文化春风化雨融入青少年心中,而不是浮在表面,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析
(一)积极转变观念,正确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丰富和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方式向受教者传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过零下洋》、《满江红》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表现为积极处世的价值取向;《饮酒》、《归园田居》则蕴涵了宁静淡泊的隐士情怀,代表了旧时代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道德价值判断和对英雄的审美认识;《送东阳马生序》阐释了尊师劝学这一优良传统……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语文文化教育的同时,要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例如:讲授《过零丁洋》时,教师在讲完此文后穿插讲述古代爱国诗人文天祥的生平、他的一些事迹以及他的重要作品的情况。通过简单易懂的言语描述,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具体可以这样讲述:“我国古代诸如《过零丁洋》这样的爱国诗词数不胜数,同样,爱国诗人也非常之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就包括文天祥。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留下的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相信,经过教师这样“点拨”,学生在课后一定会记得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文学家、爱国诗人的存在,而他的情操、品格也一定会萦绕在学生的心中。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忘不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曾深深地震撼于文天祥的高尚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当中。
(三)采用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
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元化,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以及探索的兴趣,从而使传统文化有效的渗透。例如,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书阅读,每周或每两周开一次“古文之我说”座谈会,让学生各抒己见,总结这一周自己从课外书上探索到的小知识小故事或者让学生印象深刻有感触的片段,促使学生在交流沟通中获得更广袤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演讲中学会了表现表达自己,提升了学生自信心,使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又或者鼓励学生在平时阅读过程中记录下优美的选段以及名言警句,通过背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大有裨益。
(四)建构阅读专题,渗透传统文化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一篇课文,而应该向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延伸拓展,构建阅读模块,如以李密的《陈情表》为基点,构建“孝道”阅读专题,引导学生对中国的“孝道”作探究。通过这样的专题学习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意识到:孝道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孔子、孟子都主张“孝”。可见在古代,孝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其实孔子的“仁”中就包含了孝道的意思,而不仅仅是赡养那么单纯的问题,而是要求对父母兄弟等亲人要能够互相尊重。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名言充分体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应当继承并要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的。
三、结束语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应当担起这一份神圣的使命,把民族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内化在学生的精神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傲然绽放精神之花,民族之魂。
参考文献:
[1]王红.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语文天地,2019(05):79-80
[2]李花芝.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