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2018-10-21赵粉姣
赵粉姣
摘 要:所谓养成教育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 以身作则 细节 持之以恒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事实的确如此,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可见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
怎样才能以践行者与引领者的角色去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成了大家一直以来探讨的话题。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抓好它,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好习惯。
“人之初,性本善”——先入为主,规范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是个体成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不但利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还要给孩子们制定科学的学习、作息安排,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什么时间不该做什么。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细节决定成败。
精美源于细节,细节造就成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从点滴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细化养成要求,规范日常行为。现在的孩子大多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集体观念淡薄,不爱劳动,甚至好吃懒做。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要求从点滴小事抓起,拾到东西要交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不能以大欺小……
这些小事看似平平常常,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我班的张源标人很聪明,但因母亲对他过分宠爱,无视他身上的诸多毛病,还一味地庇护。打架、说脏话、随地吐痰,做事毫无顾忌,是出了名的“活阎王”。為了规范他的行为习惯,除了苦口婆心的口头教育,在校期间还指派专人对他监督指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和同事们一次次耐心教导下,以及同学们热心帮助下,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不当的言行所带来的后果,现在已不像以前那样任意妄为了,成绩也有所进步。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重中之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根据小学生好胜性强,好模仿的特点,积极为他们树立榜样。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可塑性较强的年龄阶段,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他们,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致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就拿我们学校教育学生不要乱丢垃圾这件小事来说吧,我们校长走在校园中,会捡起很小的一片废纸或一个包装袋,我和老师们也会自觉捡起废弃物,学生看到了也会效仿。久而久之,校园里根本就看不到所谓的垃圾。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校合作,促成好习惯。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正如著名作家老舍说的“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要想培养合格乃至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仅需要教师的循循善导,更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特别是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他们在家和学校表现不一。再加上家长对他们一贯的溺爱,导致一部分家长不知该如何管教孩子。例如:我班张冲的家长就曾多次反映:“孩子周末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玩游戏,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面对这种普遍现象,更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探讨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给家长传输一些现代教学理念,从而克服家教方面的局限性,让家长知道该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以提高家教质量,促进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持之以恒,践行好习惯。
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较差,不可能在几节课、几次谈话中得以完成.它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培养过程。我们只有通过严格管理、规范行为、长期坚持、外在培养与自我内化等多种教育手段,在课内外进行有机结合,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细节,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
品德。
总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养成教育的实施任重道远,让我们将好习惯的种子埋下,用恒心去浇灌,让养成教育的精髓真正的深入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帮助他们养成独特的、新颖的创造性思维与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