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装糊涂、留空间”带入语文课堂

2018-10-21田荣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习得感知关注

田荣

摘 要: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一节好的语文课,不应有“做秀”情结,而应提倡“简洁而深刻”的教学风格,要展现思维力度,关注习得方法,体现语文课的根本,使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关键词:习得 关注 提升 感知 装糊涂 留空间

2018年3月,我参加了 “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工作坊的集中研修活动,其中两节精彩的研究课和专家团队引导研修教师观察课堂的教学模式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有了深刻的反思。通过观摩课堂,填写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观察表,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是否一致、课堂能否促进教学思考、用数据成为课堂的说话目标等一系列有目的的研修学习,让我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一、习得,从关注学生的课堂回答做起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知识的体验和感受,更多地习得知识呢?教师“装糊涂”设疑提问,让学生因疑思考进而回答,就是要从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回答做起。

如:在《七颗钻石》一课中,教师特别注重学生的回答。从教师的提问来看,整堂课教师提问20余次,提问的内容包括字词类、场景假设类、人物心理活动类、人物语言揣摩类、学生的自主想象类等,提问内容丰富多样;从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来看,整堂课共有50余次学生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有单个的学生回答,有小组的学生回答,有学生回答后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还有学生回答后其他学生质疑后再次回答,回答学生的人数数量多;从学生回答问题在教室里的方位来看,回答学生的座位分别分布在教室的前后左右中间的多个位置,不是局限于所谓的好位置、好学生聚集的中间和前面位置等,不同座位学生的积极回答带动了整堂课全方位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氛围浓。

这堂课之所以有大面积的学生答疑,是因为教师课前对教学过程设疑的精心设计,教师课堂提问设计直奔主题,简洁明了,教师关注了学生不同的学情,关注了学生质疑的难易程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直接明白提问的范围和要点,能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回答问题的学生层次丰富,学生回答了问题后均能有所收获,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质疑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知识的习得也就增强了。

二、提升,在创设课堂情境中感知

如何使语文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又充满语文味呢?作为语文教师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有意为学生“留空间”,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体验中充分感知,只有善于创设情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品读、感悟思想大餐。

如:在《自然之道》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思考、体验,教师将课堂学生分为了两组,左边一组是“我和七个同伴”,右边一组是“向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进入情境。情境中,两组学生从“我和七个同伴”看到“侦察兵幼龟”遭到嘲鸫袭击时的“焦急”和“向导” “冷淡”的两种神态对比展开了激烈辩论:“你们太冷漠了!——这是自然之道。”“难道幼龟的生命不值得重视吗?——现实就是这样。”“不能丢下生命不管——这是弱肉强食的社会……”教师提出的以“神态”为关键词的辩论会让平静的课堂顿时热闹了起来,两组“对立”的辩论手为此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战,“漠不关心”“冷酷”“残忍”“自然生存权”等平时根本不會出现在课堂的字眼从四年级的学生口中喷涌而出,两组辩手针锋相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在场观课的教师不禁为孩子们精彩的辩论鼓起掌来,相信作为辩手的学生们在你来我往的辩论中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表情也随之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此次教师设计的课堂辩论情境环节大概有八分钟,在这八分钟里,全班的每个学生都调动起了“辩论家”的积极性,虽然是对立的两组各自为阵,但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们对“自然之道”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课后学生们还主动去查找有关幼龟、大海等方面的资料,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之道”的思考,引发了学生对大自然规律的好奇,激发了探索大自然的动力。

三、关注,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

在这次 “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工作坊集中研修活动中,没有呆板的说教,没有枯燥的笔记,更多的是教师带着观察、带着思考走进上课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课堂,课堂的有效生成归根结底展示了学生的内心收获。此次国培研修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上好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体实际,学生的课堂不单单只有40分钟,课前的预设、课中的设计、课后的延伸,教师均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课堂设计要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其次,一节语文课还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能力:要抓住语文本质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进行教学,注重文字品读、感悟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质疑、思考、感悟、答疑、辩论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语言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考,乐学、爱学、善学语文。

总之,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不应有“做秀”情结,而应提倡“简洁而深刻”的教学风格,要展现思维力度,关注习得方法,体现语文课的根本,使语文课上出“语文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这,我还需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习得感知关注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文化认知对日语习得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寻找“言”“意”之间的慢思维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