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以OBE为导向的课程持续研究

2018-10-21袁帅王守金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3期
关键词:OBE理念新工科教学策略

袁帅 王守金

摘要:“新工科”改革对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新挑战。针对课程学习效果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问题,以OBE理念为导向,围绕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基于PBL的“学思交融”学习模式,以及强调过程性学习的课程考核激励模式等进行综合改革,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过程化形成机制探索;实践结果证实了本文提出的以OBE为导向的课程持续改进模式的有效性,为新工科背景下高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OBE理念;新工科;课程持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8)13-0040-01

一、传统课程教学现状

工业4.0时代要求交叉复合型人才,但当前工程教育在此方面却缺失严重:课程知识体系单一,造成所培养人才知识结构的单维度;依照教材的理论知识授课,课程知识陈旧,无法满足当前对应实践的能力要求。教学方式落后。新的教学理念中,虽然教学方式多样多类,但课堂教学仍以教师教授,课堂提问为主导,未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做到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教学主体单一,多为学校教师教学;教学途径单一,多为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课程或者实践性课程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等。总之,传统工程教育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我国社会经济正处转型阶段,国家战略的实现和新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撑,这对工程学科知识体的改造和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OBE理念与新工科的结合的必要性

OBE理念与新工科的结合是工程类学科理性发展的必然逻辑纵览世界教育史,学科发展可归纳为“分化一综合”的演变路径。学科的划分在保证领域知识系统性的同时割裂了科学的完整性,知识分门别类被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认为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所致,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固步自封的学科已日趋无力,二战后跨学科研究在美国已获得稳固性发展。因此,跨学科发展的趋势需要新工科教育。基于成果的教育,以教学结果和能力培养来导向整个教学过程,能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促动了我国高等工程类学科更加理性地发展。“新工科”是基于时代境遇、社会需求、工程教育现状和工程学科发展规律综合认知下的反思。因此,OBE理念下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三、教学建议

(一)转变教学方式。由课堂“教师中心型”转向“上下联动型”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互动的过程,需要两个主体之间上下联动来获得更优的学习成果。具体地,以学分制改革激发学生课程兴趣,可提高本专业体系内课程选择的自由度,自主选择的课程可大大提升学习兴趣,夯实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实现学生“动起来”。以“学习结果”优化教师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分为三个阶段: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教学内容、方式等的设计,这是传统工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设计,也是当前仍旧需重视的方式;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实时关注学生短时学习成果,以成果分析来调整上下之间的互动方式以及互动内容;教学活动后根据学生课程整体学习成果,来调整下一个单元课程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动态评估,来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实现教师教学活动前、中、后整个教学过程“动”起来。以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师生互动。重视教学活动整个过程中的协作创设:包括设置学生教师协同参与的问题、活动以及评价方式等,使师生之间的“上下联动”成为教学活动的常态。

(二)创建OBE模式下的教学环境。教学由“面对面型”转向“多元立体型”传统工程教育教学活动多以课堂“面对面”教学出现,而这种单一的方式难以匹敌听力、视力、智力多管齐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效果。因此,实现向“多元立体型”教学转变需做到探索混搭学习新方式。如互联网+时代,在面对面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与在线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教学优势,更好地提高學习成果。构建立体教学环境。传统教学环境空间多在教室之内,而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可在传统教室之外,充分利用移动学习设备,突破在时间、空间边界上的限制,实现教学环境的立体构建。如建立学习社区,建立师生互动的平台等多元的教学环境;再如实习基地与课堂之间,通过在线链接,实现理论课堂与实践训练的无缝链接。

结语

OBE理念下的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不仅需要科学的认知和理念,更要落地于实际行动。学习产出与成果如何评估,多元立体型教学环境如何才能更合理地建设,多主体供给教学资源如何操作等都需要实际的尝试与创新。因此,以OBE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以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这只是一个探索性的方向,具体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新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将是各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胡向东.新工科背景下以OBE为导向的课程持续改进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128-129.

[2]孙妍妍,毕松梅,袁惠芬,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纺织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模式构建——以针织方向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3):183-184.

[3]李志海,钟源.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9):189-190.

[4]王静,“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8(1):25-26.

[5]孙书杰,黄方.基于OBE理念的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分析[J].山东化工,2018(2):105-106.

猜你喜欢

OBE理念新工科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