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实践策略研究
2018-10-21刘宝媛李廷建
刘宝媛 李廷建
【摘 要】本文综述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共卫生管理特点,提出了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研究
1 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危机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危机管理是企业、政府部门或其他组织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通常可将危机管理分为两大部分:危机爆发前的预计,预防管理和危机爆发后的应急善后管理。
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落后,职能不清,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政府投入不足,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市场化取向,使得绝大多数的卫生经费配置在城市,城市的卫生经费用 大部分配置在大医院,造成了农村卫生医疗费用的 极度缺乏。有限的投入又导致资金分配的功利性趋势,重医疗轻预防现象突出,政府委托的公共卫生 管理职能只能是消极应付。
1.2 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
许多农村缺医少药,农民就医难的现象 十分普遍,而另一方面有些地区,包括一些发达地区,也包括一些不发达地区存在严重的公共卫生资源闲置。
1.3 缺乏危机公关应对措施
危机公关是公关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公关的策略、措施与技巧,主动改变因突发事件而造 成危机局面的过程。也就是说,危机管理是强调日 常做好工作,将危机发生的机率降至最低,而危机 公关是发生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显然,我们十分缺乏危机公关措施。
1.4 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人口基础大,公共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并且公共卫生系统存在着人才断层现象,公共卫生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普遍较窄,适应不了现代科技不斷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5 公共卫生管理缺乏应急和预警系统
没有建立常规的预警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和民众的危机防范意识不强,缺乏有效信息沟通和传递的系统,反危机的各种支援准备不足,人、财、物储备不足。
2 公共卫生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公共卫生宏观调控体系
公共卫生管理应该预防为主,卫生行政职能要重心前移,应当从从医疗上放到以预防中去,要明晰职能,重点放在建立公共卫生宏观调控体系和危机管理机构上去。要实行卫生系统全行业管理,只要是面向社会的医疗机构,其业务工作必须统一归口管理。
2.2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公共卫生危机公关体系
从某种角度讲,危机的发生是必然的,只是时间、地点和程度不同,在加强危机管理的同时,危机公关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坚持以下原则:公众至上的原则,维护声誉原则。建立和完善能畅通的公共卫生信息流通渠道要从硬件设施,人员素质、政府意识等方面建立完整科学的信息流能渠道。信息公开不仅可以获得公众的信任,还可以减少官员行为的随意性和不负责任。
2.3 建立和完善一支高素质的公共卫生管理队伍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缺乏是提高我国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制约因素,要从各专业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出发,及时调整学科各专业人员的结构和编制,实现 学科的优化组合和人才的合理配备,培养多知识层 面的高素质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2.4 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新框架
公共卫生管理主体是国家,其有效性依赖于社会各阶层的参与,要动员和引导社会、行业和民众的力量。社会要形成氛围,行业要发挥自律,民众要自觉参与。
2.5 要加强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从国际经验看,健全、高效、低成本卫生体制的特点,一是具有着眼于个体的医疗系统;二是具有着眼于群体的公共卫生系统;三是具有卫生筹资系统;四是着眼于卫生信息系统;五是着眼于医学进步的健康、科学的研究系统。这些系统都围绕着保护和增进国民健康的目的,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任何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国民健康。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管理好卫生工作,直接做好公共卫生和执法监督,部分参与医疗、筹资发展。同样,将公共卫生服务三个角色原先的“线” 状关系转变为三角关系,即分解为消费者、政府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者。在这个公共卫生服务的新框架中,有效的服务来自于政府、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三个角色的各自功能定位及相互关系。这样,才能较好地理清政府和疾控部门的职能,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要进一步改善中国的医疗卫生和传染病防治服务,关键也正在于政府、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否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