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疗效分析与评价
2018-10-21贾慧康凯
贾慧 康凯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发展为牙周炎,发展严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齿。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牙周炎已成为导致牙齿缺失一个重要原因;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患者相比,有更高的种植体脱落的风险,同时,种植体边缘牙槽骨丧失也比牙周健康患者程度严重,并增加了患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牙周炎是种植体失败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会增高种植体周围炎的患病率以及导致更严重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1]。因此,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患者相比,究竟种植修复的效果有何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与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0例为牙周炎组,并以同期50例牙周健康者为健康组。牙周炎组男30例,女20例;共73颗患牙;年龄25~65岁;慢性局限性牙周炎有34例,侵袭性牙周炎有11例。健康组男33例,女17例;共66颗患牙;年龄22~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评估缺牙区详细情况,制订治疗方案并签署种植治疗手术及修复知情同意书。
1.2.2 种植外科手术:所有入组患者均由同一外科医生进行种植手术,过程中使用常规局麻药局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切开牙槽嵴顶牙龈,翻瓣,搔刮牙槽骨面残存肉芽,球钻定位,按要求逐级预备种植窝,植入合适种植体,创口对位拉拢严密缝合,0.9%氯化钠溶液冲洗,术后7d拆除缝线。
1.2.3 修复方案:种植体植入后3~6个月待骨结合完成后行种植Ⅱ期手术及冠修复,种植体接转移杆,硅橡胶取印模制取种植体水平精准印模,由技工室制作粘接固位烤瓷或全瓷修复体。修复完成后拍摄修复后全颌曲面断层片。
1.2.4 测量与记录实验数据:纳入病例的患者在2~3年复诊时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观察测量并记录种植体牙槽骨吸收量、松动度,叩诊等情况;使用牙周探针检查种植体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每次检查均由同一检查者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评价同步记录两组的相关指标:①牙种植成功率,种植体牢固,且使用功能良好,经检查无种植体疼痛、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则临床判定为种植成功;反之则为种植失败;②种植体周指标参数:括龈沟液量、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针深度;③牙槽骨吸收程度(修复后6 个月、1 年、3年)。
1.4 随访安排
修复后1年内半年随访1 次,之后1年随访1次,观察2组修复后6个月、1、3年的改良菌斑指数,从“无菌斑”到“大量软垢”共分四级,分别赋予0~3 分;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以“无出血”至“重度出血”共分四级,分别赋予0~3 分;牙周探诊深度测量6 个位点的龈缘至袋底深度,取平均值; 边缘骨吸收检测时拍摄全景牙片,以种植体肩台为基线, 从其边缘近远中的牙槽脊顶分别引一根垂线,用软件测量线段长度,取三线均值。观察随访期间种植体手术拔除和自行脱落情况,统计其存留率。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表示为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表示为均数± 标准差。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随访期间相关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6个月、1、3 年的mPLI、mBI、P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M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年觀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种植体存留情况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均无种植体脱落发生, 研究组修复后1、3 年的种植体存留率为95%、90%, 低于对照组的97%、93%,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牙周炎在口腔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慢性牙周炎在全部牙周炎中约占96%[2]。随着炎症病情加重,不仅会促使牙槽骨吸收,还会引起牙周组织受损,已成为目前牙缺损首要关键因素。由于牙种植修复技术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改善牙体外形美观度、提升患者牙齿咀嚼功能,得到医学界口腔领域的大力推广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牙缺损患者中[3]。
本研究以牙周健康患者为对照,观察了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中长期效果。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修复后6个月、1、3 年的mPLI、mBI、P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并未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两组术后1年M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为正常的生物学反应。术后1、3年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存留的致病菌致牙槽骨吸收加快有关;研究组修复后1、3 年的种植体存留率为95%、90%, 低于对照组的97%、93%,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慢性牙周炎为种植体周围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通过正规、系统的牙周治疗,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慢性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患者3年内种植修复疗效近似。
参考文献
[1]方诚,王国平.口腔即刻种植临床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1,31学(3):178-180.
[2]关达荣, 邹康元, 张佩芬. 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评价[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6,17(3):144-147.
[3]赵鹏,崔金礼,周弘,等. 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因素研究现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