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民族器乐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改革探析

2018-10-21王立扬崔岩

黄河之声 2018年16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高师教学

王立扬 崔岩

摘 要: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高师院校,应紧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教育和文化发展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民族器乐教学作为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与时俱进,培养出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人才,就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高师;民族器乐;教学;优化改革

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高师院校,理应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教育和文化发展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而当下高师器乐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思想上没有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需要给出合理定位,教学模式效仿音乐学院,过于求专,缺乏高师专业特色。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根本区别在于,高师院校要培养的是大众音乐文化之启蒙者和传播人,因此,高师音乐专业发展应注重师范性、基础性与专业性,高师院校学生在学习上“不求专,应求全;不求深,应求正”。想要与时俱进,培养出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人才,就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

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旨在通过学校的教育,把外在的知识结构转化成为学生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重视培养科学精神及健全的人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明晰器乐表演知识体系的内容及其体系的逻辑十分重要。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增设课程模块,除主修乐器外,增设“第二乐器演奏”、“合伴奏”、“弹拨乐合奏”“吹打乐合奏”与“地方乐种”等选修课程。“第二乐器演奏”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在主修专业技能课之外选修一门乐器进行系统学习,并打破“一对一”授课的单一模式,根据程度和进度灵活采取“一对几”或集体课的形式教学。“合伴奏”课程旨在通过练习伴奏乐谱锻炼学生为独奏演员伴奏的能力。在考核内容上首先注重考查学生的视奏水平,其次考查作为伴奏声部与主要声部协调演奏的能力。“弹拨、吹打乐合奏”“地方乐种”实践课程与“民族民间音乐”理论课程相结合,将民族传统文化以活态的方式进行还原,传统文化不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介绍,在实践中让学生完成从文化语境到音乐语境的对比。

二、改革教学模式

在教学管理层面,着力推进“对话关系”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升教师在教学建设上的话语权,不断提升教师的“对话式向心力”,突破既往教学管理中的主客二元结构,使单一主体变为多极主体。在教学层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消除以往的单一学科倾向,注重与人文学科的交叉与整合,课程的管理与实施更多的向综合性、适应性、均衡性转变。如笔者所在学院进行的spoc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还计划进一步开展立体化教学,使课堂所面向的群体更广,比如将器乐合奏课程的专业教学与公选课教学相结合,即把器乐专业的合奏课程与艺术鉴赏类通识课程做一个融合,使师范院校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多元化课堂上,理论介绍与讲解的部分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学生可共同学习,完成讲解部分后教师可指导排练,由音乐专业同学演奏,非音乐专业同学鉴赏与评价。这样既实现了直观的展示,激发非音乐专业同学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又为音乐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实践平台。交叉课堂既能节省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除保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与情况因材施教之外,在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从理论、技能与应用多层面考虑,采取更为开放的授课方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把“以教为中心”引导为“以学为中心”。比如以三位一体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第一重以表演来获得体验,体现在弹、听、读、写等学习行为层面;第二重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将所学知识经过识记、吸收、思考等心理过程后反馈出来,是对理论与技能的应用;第三重是以研究——思考获得进一步的表演、教学能力的过程,通过主动的研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技能形式等。真正变成具有创新精神、主动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更可以采取强调师生互动的教学相长法,在授课形式上多元化,如将技巧课与专题音乐沙龙相结合、音乐文献学习与表演相结合、创造学习共同体运用网络媒体资源的方式等等。总之,基本原则是从单边教学转向互动式教学,以强调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力为目的,拓展学生视野,锻炼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使之融会贯通,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音乐的传播者和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会直接影响音乐教育师资的整体质量,必将对未来的社会素质教育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优化和改革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民族器乐教学内容与方法,这种尝试是有意义也有价值的。但任何新的尝试,都要以教学目标和办学定位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研究,通过对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与总结,找寻并确立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与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 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师院校民族器乐技巧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XJY1903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器乐合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JGY20170152)

作者简介:王立扬(1981-),女,黑龙江人,硕士,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崔岩(1985-),女,黑龙江人,硕士,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高师教学
高师音乐学院音乐教材的规范性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