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设计小学数学复习课
2018-10-21郭锋
张咏红
摘 要:新课标下的复习课究竟该怎样上?上复习课应该把握些什么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复习课应该跳出单纯记忆的框架,搭建有助于学生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复习中得到提高。要上好数学复习课,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应该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兴趣;互动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可以分为日常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毕业总复习等形式。那么,新课标下的复习课究竟该怎样上?上复习课应该把握些什么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复习课应该跳出单纯记忆的框架,搭建有助于学生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复习中得到提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展教学:
一、激趣引出复习内容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身心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但是,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表现不像在新授课时那样有兴趣、有激情,教学气氛比较沉闷。
因此,我认为要上好数学复习课,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应该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學活动经验。”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为了避免简单重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二、以互动练习自主探究的复习手段,使枯燥的练习向有趣的练习升华
科学的复习课应是在教师有效的“点拨激趣”下,组织学生展开自由的、充分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完成的,通过合作互动与作业操作,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强化升华,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
学生互动练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使枯燥的练习变成生动活泼而有趣的练习。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且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能查漏补缺,完善自己。学会与人合作,资源共享,努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六年级总复习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类复习对于中下层生是非常重要的,而优生就有炒冷饭的厌烦感觉,我以自主探究、互动练习、以优带差的复习手段进行复习。首先以生动活泼的复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一组题目,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的激励性要求,激励学生首先自己探究。然后再让做得快且比较粗心大意的同学板演,让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帮助同桌或有困难的同学。再以”火眼金睛”的检查活动,查粗心大意的板演,这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就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学生发言踊跃,有的指出其错误之处,有的提出自己的不同解法。全体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轻松的复习活动中去。学生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对自己产生的问题或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议,比教师直接提出的问题更感兴趣。
三、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应当面面俱到、满堂灌,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反馈上。
四、设计多样练习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复习课如果让学生亲身经历输理的过程,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效果会截然不同。如:简便运算的复习,老师让学生自己整理简便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结果学生做出了各具特色的知识树形图,还有不少学生绘制成了表格,他们整理知识的水平绝不亚于老师。
六、归纳总结,形成认知结构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回顾、巩固已学知识,还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沟通,把平时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逐渐形成认知结构。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将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要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学生问引起辩论、评价,达到能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学龄前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幼儿教育,但还是处于知识启蒙期,好奇心特别强,大脑也特别兴奋。但是到了高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普遍减弱,甚至有个别学生对数学课一点都不感兴趣了。从授课的角度看,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上复习课时没有完全集中注意力。所以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及时掌握课堂动态,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针对性讲解。
教无定法。不同类型的复习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我们应根据课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而好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有赖于教师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以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旭庆;上好数学复习课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2]俞正强;数学复习课中的“新”与“乐”[J]、学青年教师:2005年11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黄泥镇中心小学)
郭锋
摘 要: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全面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取新的信息,还要使旧知识以新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学习、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达到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将知识点连接起来——求同,把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更多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小学阶段的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方法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全面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复习课教学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理解、掌握的一种课型。就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复习课而言,依据教学进度一般可分为单元复习课、期末复习课、毕业复习课等几类。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复习课,教师都要教给学生获取新的信息,旧知识以新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学习、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怎样上好复习课呢?笔者以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为例,想从教学方法探讨研究,即:“点——理——建——练——评”五字教学策略,与同行交流。
一、抓住一个“点”字
“点”就是知识要点。由于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很容易遗忘,所以必须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复习时应抓住知识点优化复习内容,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复习,避免以往复习课那种沉闷的气氛及面面俱到“炒冷饭”般的复习方式。像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编排时,就把“数与代数”领域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比和比例、数学思考”等六个知识模块,而在每个知识模块中又包括许多知识要点。如“比和比例”这个知识模块中,它包括有“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等知识要点。复习时,教师要有意思的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知识要点进行回忆,组织学生充分地讨论或口述,将过去所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整理知识。
二、注意一个“理”字
“理”就是对知识的整理。即:对过去所学的分散、零碎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所以复习课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回忆的知识要点,从“点——线——片”上整理。如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内容,横向整理:比——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除法的聯系,使之成片;纵向整理:比——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使之成线,这样复习整理就能促进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
三、重视一个“建”字
“建”就是知识网络的构建。由于小学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纵横联系紧密,所以说每一个知识要点都不是孤立静止的,是纵横联系发展的。而复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就应是知识网络的构建,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可采用画表格或绘图等方法。利用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构建知识网络,都是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网络体系中去,所以构建知识网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构建的知识网络的每个知识要点,特别是对学生复习中的疑难点要进一步分析,抓其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又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突出一个“练”字
“练”就是对习题进行演练。即:对构建网络的知识要点要及时的巩固练习,使之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练习、反馈,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所以,复习课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习题设计要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演练,突出抓基础练,抓重点练,抓综合练,抓发展练,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并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设计基础题,夯实基础知识;设计对比题、判断题、改错题,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沟通与辨析;设计综合、发展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总之,习题的设计在内容上要“全”,在形式上要“精”,在方法上要“活”,在时间上要“足”。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地演练的机会,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关注一个“评”字
“评”就是对学生演练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是对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与反馈,也是对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验收。它包括复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性的理解,也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评价能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数学复习课教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弥补以往学习知识的不足,依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将知识点连接起来——求同,把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更多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小学阶段的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县城关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