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倾听”1

2018-10-21邵臻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倾听学习教师

摘要: 倾听,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而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学生。

關键词: 倾听,学习,教师,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在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同学,他的考试成绩往往不如那些在课堂上默默无闻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同学的成绩。在考试中那些十分优异的成绩,往往属于在课堂上并不是表现的太活跃的同学的。有时我也很纳闷,按道理来说只有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他的成绩才应该是优秀的,因为只有发言了才能说明其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这也是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的一种表现啊。可事实并非如此。

一位教育专家曾提出过“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这一理念,顿时让我茅塞顿开。倾听,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而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学生。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却往往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发言,或者希望学生的发言能够顺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最好不要被打断,尤其是公开课更是如此。学生回答“是的”或是不住点头,我又怎能肯定学生是真的理解了,或是明了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呢?所以,我们也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是否应该学会倾听?

学生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讲解、指导,倾听同学的发言,而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接收到隐藏着的心声,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倾听者能从中听到心灵的声音。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

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学生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学会倾听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教师的倾听也许与讲课同等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在对话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这样,课堂中学生发言和发言之间的微妙的相互碰撞或相互联系才能产生出来。

还有,就是教师总是容易按教师的思路来听学生的意见,与教师思路岔开的见解,由于是教师难以了解的发言,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往往我们教师在提问时,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在寻找一个个学生说出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当学生说出的不是教师想要的,教师心里可能是有些着急与恼怒的,教学任务那么重,你怎么还说出些不着边际的话啊,你听讲没啊……此外,在教室里把探究学生自身的“逻辑世界”加以重视,的确可能让师生交流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但是如果教师的指导与引导能力不高,那么我们虽然避免了教学能顺着教师的路数进行下去,但可能交流的局面会比较散乱,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

所以,学会相互倾听,还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

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我们现在都提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就应静下心来去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需要,接纳学生的不同,理解学生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们也不例外。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你必须改变高高在上的先知先觉者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与学生的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理解。教师要认识学生生动多彩的世界,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欢乐与哀愁,所面临的挑战与诱惑。

同时,让每个学生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观察优秀学生的动作,这样能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因为交响乐团要想演奏成功,需要一个高超的指挥,而我们的教师在这一点上还要多学习如何调动大家的发言,形成和谐的旋律,最终这个旋律还要为交响乐的主题服务。

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学生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收不到最佳效果。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学生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啊”等共感共鸣。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学生的看法,而并不是认真仔细地对待“倾听”。于是比起擅长发言的学生来,那些在学习上不多言语,然而善于倾听的学生尽管应该被评为优秀,但在这些学生的通知书上却常常被写上“更加积极地发言吧”。其实,对那些不思考就草率发言的学生,倒是该写上“更加注意仔细倾听吧。”

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由此看来,作为教师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倾听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促进学生间的交往。要做到让学生能竖起耳朵去倾听教师、学生的说话,与远处的学生发生相互交流,那必须经过非常耐心的长期的反反复复的努力。

其实,学会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礼貌,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然而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倾听,是一种理解。有人说,教育就是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还是一种等待,给孩子机会,不随便打断孩子,也不轻易做出评价,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共创成就。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

细细地品味“倾听”一词,作为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学习倾听,能够让他们真正的在倾听中学习,在倾听中成长。

作者简介: 邵臻,女,1987年,江苏无锡人,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倾听学习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美育教师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