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视角探析高校思政教育改进路径

2018-10-21寇超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互联网高校

寇超

摘要: 本文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进行了阐述,并基于互联网视角探析了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围绕高校思政教育改进路径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1 教育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传播途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越来越丰富,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接受教育,如此一来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教育的灵活性。在此背景下,教育者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传递教育内容,例如文字、图像、音频都可以将教育内容呈现出来,如此一来,思政教育的效果也必然得到优化。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这对于加深双方了解,教育工作的发展也从中收益。

2 教育效果得到增强

正如上文所述,相较于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使得更多创新性、趣味性元素融入到教育当中,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热情也因此得以调动。换言之,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的高校思政教育,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众所周知,思政教育的内容相对生硬、死板、枯燥,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能力难以得到体现与发挥。而将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结合到一起,思政教育的多维性与全面性就可以得到强化,在丰富、完善的信息中,学生可以获取到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使自己的思政政治水平得到提升。尤其是当前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互联网支持的高校思政教育恰好与教学改革的要求相一致。

二、基于互联网视角探析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负面信息限制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尽管互联网给予了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支持,然而网络中存在的一些负面信息也对思政教育工作产生限制。首先,作为接受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具有比较活跃的思维,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然而辨识能力却并不成熟,随着网络负面信息的增加,有的大学生很容易发生思想上的偏差,无法抵制这些不良信息的侵蚀。例如有的网络平台在竞争过程中为了增加点击率与浏览量,发布具有煽动性与诱惑性的信息,对于思想意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而言,面对这些复杂的信息他们往往缺乏辨识能力。其次,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使得一些西方思潮涌进中国,并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而互联网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媒介作用,因此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2 教育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有的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适应实际需求。首先,一些高校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具体而言,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数据更新不断加速,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更加快速获取到准确信息,然而有的高校却依然使用理论课堂、电视新闻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如此一来,这些信息的时效性就有所缺失。其次,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与时政热点相关的内容相对较少,在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依然占到很大的比重,并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时缺少分析能力,无法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也反映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所缺失。

3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教育模式與方法的转变,与此同时也需要努力加大硬件、软件设施建设。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一些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并不到位,难以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具体来讲,一些高校的思政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不足,难以突出信息教育的专业性。其次,在打造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过程中,受限于自身信息化专业水平,一些高校掌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

三、互联网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改进路径分析

1 完善教学方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为跟进时代发展步伐,首先就必须从完善教学方式入手,增强教育效果。具体而言,高校应该对互联网环境的发展态势进行充分分析,将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工作当中,确保思政教育发展与互联网发展步伐一致,具备运用不同方法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致力于学生参与性与互动性的激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对互联网的优势加以利用,凭借QQ、微信以及微博等方式,与学生保持积极的互动,开展“线上+线下”教学,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予以肯定与重视,促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进而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在利用互联网打造思政教育网路平台的过程中,高校还需要充分结合时政热点,将更多创新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并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帮助学生获取到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摆脱困境,锻炼自身能力,将思政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体现出来。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我们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意识到教师队伍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改进路径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首先应该以现有的思政教师队伍为基础,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尤其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但掌握信息技术不足的大龄教师,学校更应该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态势,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他们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其次,思政教育理论教学固然重要,然而高校也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内容。因此,在培养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高校不仅仅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要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方法,并在教育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提高教育实效性。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根据思政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质量,对思政教师进行合理评价,并以此为基础,为教师予以相应的鼓励,促使教师在思政教育发展进程中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

3 优化教育环境

正如上文所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也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鉴于此,高校还需要致力于思政教育环境的优化。具体而言,在教育实践中,高校应该利用多方途径,搜集存在于网络中的复杂信息,然后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情况,建立信息教育平台,帮助学生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支持。其次,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也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力度,对大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本质,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对先进思想加以借鉴,从提高自身思政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锐.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优化路径分析[J].文存阅刊,2017,(24):28.

[2]孟祥瑜.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4.

[3]陈美霖.互联网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410-410.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互联网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