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2018-10-21许长利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专业性新闻工匠精神

许长利

摘要:“工匠精神”是每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树立的精神。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要想创作出严谨、客观、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同样离不开“工匠精神”。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具体阐述树立“工匠精神”对现阶段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闻;工匠精神;技巧;专业性

一说“匠人”这个词,很多人都会觉得指的是手艺人。其实现在,不管哪行哪业,都在倡导“工匠精神”。我们做新闻的也是一样。随着工作年头的增加,大量重复性工作很容易让人渐渐丧失最初的热情,创作日趋机械化,作品不光缺失专业性,更缺少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唤醒新闻工作者的“工匠精神”,做“匠人”,运“匠心”。

一、改善专业性的缺失需要“工匠精神”

(一)常识性的专业性缺失

先说一条新闻,原名叫《小苕帚上的致富经》,说的是克山一个贫困户的老两口通过种植笤帚糜子扎笤帚卖致富的事。贫困户--致富、玉米--笤帚糜子,两相对比,确实是新闻。可是,问题来了。记者在制作过程中,并没有突出贫困户的巧思闯市场,并没有突出种笤帚糜子的难度,只是叙述了一下这么个事,该强调的细节并没有强调。更要命的是,“苕”和“笤”这两个字上出了问题,其实这两个字没有区别可以通用的,都读“条”音,可是配音员和记者都认为应该读“绍”,这下坏了。因为从观众的听觉角度上讲,“笤帚”一下变成了“扫帚”,可电视画面上的明明是笤帚啊,这就贻笑大方了。

“笤帚”、“扫帚”不分也不能全怪记者,缺少常识,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但我们新闻工作者要达到的是“通才”。所谓“通才”,就是就得啥都懂,不懂,现学现卖也不能露怯。

再说一条新闻。《老人路边被撞倒 无牌三轮逃逸》,说的是傍晚路灯下一辆三轮车晃晃悠悠地冲过来,一下子把一位站在路边的老人撞倒在地,然后落荒而逃的事。叙述是从三轮车开始的,可是视频却是对面一辆面包车的行车记录仪拍摄的,看完片子,很别拗。这是新型“越轴”啊!只能重寫,题目也改成了《记录仪拍下惊人瞬间 三轮撞人逃逸》。这不是什么大新闻,却揭示了我们专业性的缺失。所以说,做新闻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积累,要努力培养专业精神,做个“新闻匠人”。

(二)状态上的专业性缺失

要做“新闻匠人”,拥有专业精神,还要先有一颗“匠心”,要让水平更专业,除了多学习,还得在精神层面上作出改变。

再举个例子。黑龙江的冬天,大江封冻,很多司机为了抄近路,会在冰面上行车。曾经有一天,同一江面,竟然有两辆车扎进清沟。记者冒着危险第一时间赶到了事故现场,可是她朝着事故车辆遥遥一指的小动作却有些与气氛不相称。原来,美女记者戴了一副“大姆指手套”,很可爱。可是,这么惨的场面,戴着这么萌化人心的手套,对比太鲜明了,确实不适合。不只是手套的问题,你是不是看见过,有的记者穿着卡通服,背着卡通包去采访?这非常不专业。如果我是采访对象,我真不知怎么面对这样的记者。这样的穿着打扮只能说明一点,记者本人只是把“记者”当做了一个职业而不是事业,并没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和尊重这一行,那自然就谈不上“匠心”了。

(三)心态上的专业性缺失

刚才提到的那些问题,都是在节目中能看到的。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属于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不只是节目当中呈现出的那些。在镜头外,我们为了这期节目的呈现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而这所有的工作,都要体现出专业性。

有的记者在镜头前,看上去很专业,但一离开镜头,马上变了状态。总是有意无意地透出来的一种不专业的“呆萌”。比如,见到采访对象后,摄像机拍摄着的时候,挺像那么回事,摄像机一放下就不怎么说话了,老在那低头玩手机。采访到相关部门,如果到底部门领导没在,也不会和接待的工作人员交流,彼此特别尴尬。想象一下,一个放弃了交流的记者,能采到什么好信息呢?能创作出什么好作品呢?

二、让作品得到升华需要“工匠精神”

(一)树立“工匠精神”掌握工作技巧

我还是举个关于技巧的例子。比如刚才提到的“呆萌”。其实“呆萌”不是贬义词,有时候,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采访技巧。有的记者开始就装“呆萌”,啥也不懂,放松对方的戒备,这样很容易采到“真话”;或者开始很认真,很犀利,然后突然就像失忆了一样,迅速“啥也不懂了”,用一种归谬式的推理将对方逼到死角里,真相顿时暴露。而类似这样的技巧,可不是看看说说就会的,那是需要在工作中,不停的尝试、反思,总结出来,再经过不断的练习巩固才能掌握的。而这当中的努力,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

(二)树立“工匠精神”不断成长进步

其实,新闻工作者是个特殊的身份,这是一个让你成长、让你成熟的职业。不光要学习了解各方面知识,更要学会对话。和工人、农民、商人、军人对话,和村长、乡长、县长、省长对话。这对话,可不只是简单的交流。对话要求你不仅要会提问,还要会引导和辨析;不光要学会和正经人怎么说文话,还要学会和浑人怎么说浑话;倾听的时候声音能小到听见心跳,需要控制场面的时候你得敢于跨上桌子,大吼一声震住场子。如果你掌握了这个能力,这个职业会给你提供行万里路的机会,但你一定不能止于此,还要读万卷书,这才能成为“匠人”,否则你就只能成为“一头勤奋的驴子”。

三、结语

“工匠精神”是我们做好任何事的前提。树立“工匠精神”,不光能够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编辑采访中找回最初的热情、更能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创作出严谨、客观、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

猜你喜欢

专业性新闻工匠精神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检察官办案与检委会议案的冲突与调适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