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8-10-21李艳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创新创业问题

摘要: 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了新的认识,不少也学生开始探索者创新创业项目。但从实际来看,在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发展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调整和改进。本研究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进行分析,概括出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发展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问题

基金项目: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9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问题研究(2019lslktwzz-030)”研究成果

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决定其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与创业的关键,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掌握相关技能,使其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以快速适应岗位及职场的要求。本研究对五所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在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创新创业意识是个体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动因和内在需求,但从调查来看,不少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为淡薄。在统计“你对创业感兴趣吗?”这一问题时,选择很感兴趣的学生约占总数的56%,而选择感兴趣的学生约占总数的20%,选择“无所谓”和“不感兴趣”的学生分别为8%和16%,从中能够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创业持积极态度的学生占总数的76%。但是在“你想过自己创业吗?”这一问题时,觉得自己将来会创业的同学占12%,而选择不会进行创业的学生占总数的88%。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少高职大学生缺少独立心理,常常对父母和老师过于依赖,这样的依附心理对于其创新创业意识的产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现在大部分在校学生的生活费来源都是父母提供,在校由于没有经济上的负担,所以也没有赚钱意识,内也没有挑战自我的冲动与欲望,从根本上缺乏内也渴望成功创业的信也和信念,也不想通过创业等社会实践来磨炼自己。

二、创新思维有待改善

从众多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中可以看到,思路不够宽,项目内容大多思路雷同的现象常有出现,这源于学生对新热点的过分追崇,和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足。就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来看,经常会进行创新创业思维的占20.77%,偶尔会的占70.38%,不会的占7.42%,从来不会的占1.27%。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职业院校仍以专业知识的教授为主,学习的主要场地仍然为课堂、实验实训基地等,学生缺乏机会接触真正的市场,也没有机会体验真正的经营,其创业思路大多源于媒体的信息、课本的知识和老师的指导,因此在创业项目的构思中,容易出现跟风,形成创业思路趋同的现状。

三、创新创业意志薄弱

具有较强意志的创新创业者,能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很快地进行自我定位并确定创业目标,并此开展创业活动、调节创业行为,有效地克服创业活动中的困难。然而,尽管每年加入创业队伍的大学生不少,但真正持之以恒,最终获得成功的并不多。例如,在“如果你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遭遇了重大挫折,你会选择怎样面对?”这一问题时,有59.8%的学生选择了一蹶不振,32.4%的学生选择了坦然接受,7.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创业困境时,表现出逃避、懈怠心理。究其原因,首先是部分职业院校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创业过程遇到的困难没有心理准备,容易被困难吓退。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消极悲观,没有敢于面对任何挫折的勇气,一旦创业失败很容易轻言放弃,没有再重头来过的准备和信心,更没有应对和处理创业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是创业目标不明确导致意志不够坚定,往往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有的大学生在选择一项创业项目时,遇到另一个创业项目很容易见异思迁;再次是由于当前毕业的职业院校学生都是95后,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较少独立面对挫折,缺乏对意志的磨练,遇到困难时往往急躁冒进没有耐心。

四、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项目的策划做得很好,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发现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这体现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不足。创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与风险承受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而这些能力要在大学阶段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而创业大学生的队伍越来越低龄化,许多大一、大二的学生纷纷加入创业的队伍,两年的大学生活所培养出来的能力还不足以应对创业实践的各种难题。加之大学课程的设置以专业知识的教授为主,对情绪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与风险承受能力等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仍存在很多不足。

五、创新创业个性有待培养

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动力,然而,不少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因缺乏冒险精神而因陈守旧,因缺乏责任意识而没有担当、因自信品质而一蹶不振,因缺乏自省能力而原地踏步。创业需要有鲜明的个性,敢于开拓进取,善于自我反思,自信、有擔当,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父母的过分保护造成了当下许多学生缺乏责任意识、不敢为冒险而承担风险,在挫败中不懂得正确归因、自我反思,在挑战面前缺乏自信等现象。

六、创新创业心理调适力差

心理调适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大众创业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需要创业者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自我的发展,从而获得更多生存的机会。然而从实际来看,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对社会及亲人朋友都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许多学生虽有着非常远大的抱负,但是缺乏创新创业的心理准备,遇到困难时往往直接退缩或放弃;同时有些学生也缺乏积极进取和开拓的精神,当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就会情绪十分低落,陷入这种困境中难以自拔,最终导致心理扭曲。

七、创新创业知识欠缺

创业知识包括创业社会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社会职业知识等。要立志从事创新创业的学生只有具备创业知识,才能为良好创业心理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然而当前的学校教育体制相对封闭、实践环节较少,使得学生所掌握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比较薄弱。此外,加之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在创业实践中汲取创业知识的机会很少,因此创业知识较为匿乏。究其原因,首先是作为高职院校来看,对学生所开展的创新创业知识辅导培训较少,尽管有的学校开展了一定的培训,大部分也是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无法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和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其次,许多高职学生自身对创新创业政策了解知之甚少。不少学生表明自己在毕业之后想进行创业,但是对国家所推出的各项优惠政策却知之甚少,不知道怎样才能够有效地申请到创业贷款,不知道如何办理注册手续。更不要说对于经营管理知识、社会职业知识的储备了。

结语

从上面我们能够看出,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作为职业院校来说,应该在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相应的策略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为其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萍,戴吉.大学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2]李艳.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构成及现状调查[J].中国科学探险,2018,(10).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创新创业问题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