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法制新闻道德失范研究

2018-10-21任珊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任珊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新闻的信息傳播功能与信息传播途径受新媒体资源的影响而得以丰富和发展。本文就法制新闻在新媒体中的应用,以及其存在的道德失范行为进行研究,尝试结合现有的新媒体资源对法制新闻道德规范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法制新闻;道德失范

目前,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法制新闻存在着道德失范的现象。很多新闻栏目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一味的给与批判和审视。忽视了最基本的人文视角。同时对于事件的取材也跟风博眼球,博投资。新媒体一方面成就着法制新闻的传播高度,另一方面又引发了法制新闻的道德失范问题。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法制新闻道德失范现象进行研究。

一、新媒体环境下法制新闻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新闻的报道对象范围较窄

法制新闻需要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失范现象进行报道总结,目前我国的法制新闻栏目注重于大事件报道,新鲜事件报道。但是却忽视了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身边就存在着违法犯纪现象。例如在春节,很多地区都存在着聚众赌博的现象。有些地区的赌博金额甚至是令人咂舌。聚众赌博现象就是一种违法现象。这种社会的不良风气就需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探究。这也是涉及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需求。目前法制新闻报道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报道还很少。所以,法制新闻报道无论是题材还是对象都较窄,不能够做到从群众视野出发。

(二)法制新闻的语言缺乏庄重性

在许多法制新闻栏目之中,播音员对于事件的评论和法律知识的宣读过于嬉笑。不能够体现法制新闻栏目语言的庄重性。给人以一种作秀,作假的视角体现。甚至,很多法制新闻栏目的标题栏目就与很多娱乐栏目标题无异。有的法制新闻主持人法律素养不高,在一些专业术语的表述上不准确,大大降低了新闻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三)虚假事件,编辑事件

新闻的根本属性是其真实性和记录性。法治新闻作为一项严肃的新闻栏目,其真实性和传播性是其他新闻不能比拟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法制新闻栏目存在着说空话,讲假话。编辑事件的问题。很多事件被新闻导演乱加戏码。这种行为方式虽然夺得了观众的眼球,但是也导致社会不良的风气,比如说扶老人过马路这一事件,播出一次以后就可以了,不能说因为观众收视效果好,播出以后再去制造一起案件,扩大了负能量的影响。

(四)监督体制混乱

目前对于法制新闻栏目的监督力度和监督体制都比较混乱。没有具体规划到细节监督上。只要栏目能够过得去,能够达到宣传法律的作用基本就可以进行播出。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法制新闻栏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法制新闻因为监管审查不严格,侵犯他人隐私而不自知,随意暴露报道对象的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使得报道对象受到侵害。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环境这枚放大镜下,有的新闻事件会被过度放大,有时候可能仅仅是新闻采编中一个很小的疏忽,但都可能造成重大的失范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媒体追求经济效益

新闻事业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因此新闻事业需要顾及社会效益。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新闻事业逐步市场化,企业化管理模式下新闻行业不再只承担政府机构的宣传工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媒体自身需要考虑市场化生存问题。企业化经营模式下,媒体机构运作自负盈亏,不少媒体开始追逐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冲击下这种现象愈演愈烈,部分媒体收受当事人好处发表不实报道等行为影响了大众的评判。

(二)新闻审核工作弱化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但是新闻信息不同于一般的信息,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社会舆论导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和把关。新闻审核工作直接影响了新闻价值的高低,而审核筛选的依据是新闻媒体的行业标准和审核人员的个人意见。但是,面对新的媒体环境,新闻审核把关工作有所弱化,主要表现为数据量巨大,审核作用不明显;时效性要求高,无暇对信息一一把关;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审核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使得新闻信息门槛降低,从而导致新闻道德失范问题的出现。

(三)法律专业知识缺乏

法治新闻与其他新闻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内容信息涉及法律和价值的崇法性。要想使法治新闻发挥最大的新闻效果则必须依靠具备法治专业知识的新闻工作者来实现。但是,当前从事新闻采访、内容编写的新闻从业者并非全部进行过专业的法律知识培训,专业知识的缺失导致其在法制新闻信息采编过程中缺乏专业的判断和视角,在认识事物时容易片面化,常常不能挖掘新闻的深层次价值,更有甚者可能出现常识性错误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

(四)职业品格下降

职业道德是维护行业秩序的道德纪律,其是一种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新闻失范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从业者职业品格的下降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在市场经济发展浪潮的推动下,西方资本主义新闻观念给我国新闻行业造成了冲击,其崇尚的媒体自身独立和自由追求使不少新闻从业者在思想意识方面出现偏差,他们为了迎合大众需求脱离了国家的政治导向,违背了法治精神,影响了社会法制建设的有序推进。

(五)新闻记者责任意识淡薄

维护公共利益是新闻记者的重要职责之一,但是当前部分新闻记者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职业使命感,在一些法制新闻报道中面对利益诱惑时价值观发生变化,导致出现虚假新闻、新闻欺诈等失范现象,不能够给予事件公正客观的报道,违背了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宗旨。还有的记者虽然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但是面对强权胆小怕事,不能肩负起新闻媒体的责任,不敢揭露事实本质,导致法治新闻的本质功能无法得到切实的发挥。

三、规范法制新闻的具体措施

对于新媒体环境下法制新闻道德失范现象,笔者有着以下几点建议。

(一)扩大法制新闻取材范围

扩大法制新闻的取材范围,让栏目組走进群众,走进生活。去寻找我们身边的违法违规事件。对这些事件进行先举报,后报道。法治新闻取材组一定要能够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风险。勇敢的深入到民众生活中去。特别对于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犯罪率较高的偏远地区,法律新闻栏目组要加强采访频率。笔者在多年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偏远山区依旧存在着买“媳妇”、家暴等等现象。对于这种事情,一定要一曝到底,敢于“找茬”。

(二)法制新闻必须能够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

法制新闻作为国家法律的传播载体,其新闻支持人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都需要得到提升。无论是对于播出语句的法律考量,传播意义,语言严谨程度都需要进行审核。法制新闻一定要能够判明其自身表达的政治倾向,是否符合党的基本要求,方针。对于所播出内容是否会引起社会恐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这些都是需要编辑进行思考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鲜事物在不断涌现,人们的观念也与以往不同了。新闻编辑需要走进观众,了解观众所需要,所想要知道的最新讯息。这就需要电视编辑除了新闻专业能力素养高以外还需要能够具有敏感的新闻洞察力,能够准确地辨别出新闻的价值和关注点所在。

(三)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监督

国不可一日无法,行业也必须要有行业的规则。法制新闻本就是宣传法律的途径之一。每一份播出内容和每一句法律宣读都需要进行再三的确认和考核。对于每一个从事法律新闻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对市场新闻进行统一的审核和批阅,确保所流出的新闻都是积极健康的,都是符合社会发展进步所需要的。规范新闻市场,确保每一期的法制新闻都是真实的,严格杜绝盲目报道。

(四)完善法制新闻栏目监督体制

健全法制新闻监督体制,加强新闻质量管理,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对于不积极工作,贪图享受,收受贿赂的记者进行严惩,对于工作认真,奔波于一线的记者进行激励。对于记者所发布的每一篇新闻稿都做到有人可追责。让每一个记者都要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完善奖励和处罚措施。对于每一篇报道的真实性追寻成立监督小组。要确保素材采取的真实性证据再进行报道。

四、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下,法制新闻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愈加广泛。法制新闻的道德失范现象需要得到有效地规范和要求。法制新闻栏目要注重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舆论导向。完善自身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梁红梅.互联网新闻道德失范现象探析[J].新闻传播,2013(09).

[2]赵春芳.法制新闻报道要把握好度[J].青年记者,2010(35).

[3]吴卫华.论市场化背景下电视法制节目的道德失范[J].新闻爱好者,2010(01).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