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2016-12-14于杰王云龙
于杰 王云龙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逐渐普及化,它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新媒体图文并茂,具有传播方式的独特性,新媒体的运用逐渐丰富了校园文化。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发展的契机,积极建设和谐、繁荣的新媒体校园文化。
[关键词] 校园文化;新媒体环境;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10-0030-02
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集群,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真正的价值取向、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应不断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
(一)新媒体的应用拓展了校园文化传播途径
新媒体的应用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它为人们营造了一个自由、私密的空间环境,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媒体所带来的乐趣。据统计,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已高达几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逐步挖掘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拓展校园文化传播途径,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强化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新媒体内容传播方式极为丰富,它可以通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形式进行信息传递,正是因此新媒体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同时也备受青少年的喜爱。校园文化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优势,增强校园精神文化的生动性和形象性,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能够逐步地接受校园文化。
(三)利用新媒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而校园网络文化就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的各种生活、娱乐和学习等活动。因此,我们要结合校园网络文化空间虚拟性、信息共享性以及网络交互性特点,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交流能力,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构建繁荣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迎接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一)加强新媒体信息监管力度
新媒体为人们的发展建设构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便利,同时也考验着受众的认知能力和自身经验。如果学生被不良信息侵入,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致使矛盾逐步扩大化,让学生产生更多的不良情绪。因此,新媒体在校园网络的应用中,应当加大网络信息监控力度,结合多种新媒体监控手段,时刻维护舆论的正确导向,保证主流文化的中心地位,从而降低监管难度。
(二)提升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质量,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许多学生对于网络媒体应用都十分热衷,我们要在宽松自由的网络环境当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环境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使用环境。
我们曾一直担忧会培养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但是不务正业的宅男宅女却是当今社会、学校、家长更为担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发挥媒体正面作用,增强先进文化的吸引力,正确引导学生健康用网,这都是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降低校园不良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
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不断增加受众群体,并根据新媒体自发性和可控性弱等特点,不断提升校园文化信息质量,提升校园文化的规范化管理,整治不良网络语言,消除学生不良情绪。例如“神童”“青蛙”“偶像”等网络语言就应该摒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价值取向和现实态度。只有降低负面情绪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科学意识,并进行合理的学生心理建设,让学生对先进文化形成情感上和认识上的共鸣。因此,我们应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加强文化的规范化管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三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方向
(一)引领校园主流文化发展趋势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主流发展趋势,就必须要实现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转移,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建立校园文化符号系统,不断提升主流文化吸引力。这也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校训、校风、学风,这就需要我们在逐渐了解校园教育目标的同时,能够更加简明扼要地了解新媒体传播需求,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应建立统一的标识系统和校园校徽,并对校园文化宣传字体和颜色等提出要求,进而赋予校园文化全新的意义和内涵,也增强对人们的视觉冲击。校园景观命名应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给静态的校园景致和花草树木等增添更多的活力和内涵。其次,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让学生积极加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来。组织开设以团日活动、红色社团等为主体的团学活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宣传和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组织各种高雅艺术进校活动,利用音乐、戏剧等高雅艺术熏陶学生,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再者,就是将校园主流文化宣传纳入到教学科研工作当中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整体制度的设计。就以校园乡土文化科学研究为例,学校可以积极筹备项目资金,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利用资金政策倾斜来加快项目研究进程,保证项目研究质量,合理设置学生学校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量化教师文化活动的指导工作。
(二)多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相互融合
校园文化建设应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采取新旧媒体相互促进补充的方式,发挥媒体融合综合效应,拓展校园文化的覆盖面。第一,将新媒体元素引入到校园文化当中,不断进行传统媒体教学改造,在坚持传统媒体公信力高和导向性强的优势下,采用丰富的内容和方式向学生转述校园文化。但这不是要原封不动地将主流文化内容照搬照播出来,而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创办手机形式的电子杂志,增强宣传媒体的互动性和实效性。第二,做好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将新媒体植入到传统媒体宣传方式当中去。从新媒体特点出发,开设“网络访谈”“手机论坛”“励志泉”等相关栏目,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更多地倾听和回应学生内心的呼声和诉求,向学生讲述更多励志故事,创设一个服务于学生、贴近学生的综合媒体平台,做好校园文化宣传。
(三)强化对新媒体的监控和引导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管而不死、管导结合原则,充分体现校园文化价值,极大限度地消弭不良媒体信息的影响,充分发挥新媒体即时互动的优势。首先,培育“双料”管理队伍。管理队伍必须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校园文化专业宣传基础,同时还应掌握新媒体技术相关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深入了解学生将会面临的各种疑难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文化活动。其次,有意识的培育网络意见领袖。这就要求组建一支由学生骨干和组织干部组成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能够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导向。其中尤其是要注意对民间意见领袖,如“网络达人”等的教育引导,使其能够加入到主流文化价值宣传的队伍当中来,发挥社会正能量。最后,不断提升媒体技术监控水平。根据新媒体中存在的手机网络信息跟踪难、传播方式复杂等特点,应积极挖掘校园技术人才优势,采用校园新媒体监控软件和手机、网络、电视运营商合作等方式,对新媒体校园网络信息实施监控。
(四)强化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素养包括网络信息分析能力、辨别能力,以及能够熟练进行新媒体技能操作,树立较强的网络道德法律意识等。实现新媒体素养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明修身工程等有机的融合。利用大型签名活动、倡议书和文明公约等方式进行内容发布,努力构建网络文明,营造良好的新媒体素养氛围。将新媒体素养有机融入到校园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当中,通过主题活动、专题讲座和培训沙龙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新媒体素养对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努力提升学生自身网络道德品质。在新生教育当中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通过专题讲座、网络文明标识制作、播放宣传片和发放新生手册等方式,将新媒体培养关口前置,做好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引导工作。
(五)关心学生生活和解决网络意见诉求问题
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虚拟性,人们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表达真实的内心感受和观点,这也是当代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大体反应。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紧抓这一点,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满足学生合理的网络诉求,并及时纠正学校媒体工作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认真兑现网络承诺。这就需要学校组建专门的协调解决团队,建立有效的协调解决机制,保证网络诉求问题解决的实效性和及时性。学校只有将各种网络诉求和不满解决掉,真正兑现各种网络承诺,才能够避免问题的扩大化、扭曲化和进一步传播,更好地树立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对学校的信任感,提升校园文化地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趋势,摒弃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提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落实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益德.关于借助新媒体推进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建
设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2(19).
[2]李俊明,丁旭,何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中医药育
人环境[A].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
议论文集[C].2011.
[3]李东华,熊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N].淮南日报,2011-05-08.
[4]王知春.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对策[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5]钱程.大学生网络生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6]匡晓.高等农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初探[A].第三届
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