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

2018-10-21刘捷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优秀传承

刘捷

摘 要: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厚重的历史沉淀,无一不证明它是中华民族精华的源泉。可快速发展的今天,导致了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而我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是否还能被大家所认识,并且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下去呢。笔者认为要想使其得到更好的的发展,应首先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有正确的认识,并深刻的进行理论研究,保护现存在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确认其价值体系,并通过学校教育,电视媒体的文化传播,及社会团体组织活动去认识,接纳,热爱,推崇我们的文化艺术。

关键词:中华文化艺术 优秀 传承

引言

中华文化艺术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成、毁灭、更新、蜕变,最终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固定形态。中华文化艺术是在以中原地区民族为主流的多种文化中,随着历史的持久发展民族的斗争,逐渐相融合,并发展与壮大起来,形成了稳定不变的中华文化艺术,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节日、戏剧文化、建筑体系、传统中医、民间工艺、中华武术、中华礼仪、传统宗教、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自上世纪初期以来,国人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态度也是两极分化,其发动的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都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其中对精神层面的摧毁最为可悲,自此之后,国人丢失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扭曲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忘记了曾经的信仰与德行,致使后来的中国人在道德与品行等方方面面都出现了危机,由此导致了民族的衰弱。改革开放之后,人民思想获得了解放,后随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繁荣,不断壮大的气势与自信,人民开始痛彻的悔悟,并后知后觉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我们都应该刻不容缓的保护与拯救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伴随着后来的全球化国学热,如历史文化登上了《百家讲坛》,《光明日报》开设了国学板块,百度引擎开通了国学频道,孔子学堂在各个国家开设,等等。这更促使我们去思索:我们到底该如何去看待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我们又该如何去保护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笔者经过思考,对如何对待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进行了观点论述。[1]

一、理性对待中华优秀文化艺术

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来创造的成果,是历史上不同民族的道德,不同民族的思想与精神观念相结合之后的总体。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墨子等,而其书法具有代表性的是书法、音乐、剪纸、绘画和戏曲等。中华传统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有着五千年左右的历史,承载了很厚重的历史底蕴。[2]

一个国家,如若没有科技,可能这个国家要亡,如若没有自身文化,却必定要亡种,显然,后者更可怕。中华文化艺术是经过悠久历史沉淀的民族文化精华,它们对国人的思想、行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指导意义。中华优秀文化艺术自身的属性显示了不同的民族特征,因此也成为千百年来区分于其他民族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都被哺育其中,吸取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营养成分茁壮成长,对维持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艺术突然说丢弃,不现实也很虚空。但完全遵循,保守残缺,不创新,不与时俱进也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因此,我们必须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理性的对待中华文化艺术,才能促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与传承。

二、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持续发展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任何一种现代文明,想要长久的发展,都必须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充足的营养成分,鼓舞人民的士气,增强人民的力量,武装人民的大脑。所以想要使拥有强大力量的中国梦实现,最好的选择便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现代的中国,使其适应中国迅速发展的脚步,快速融入到现代化,网络化,社会化的中国,快速融入到中国特色主义社会建设中。

1.注重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理论研究

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都应该对过往的历史和即将来临的明天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应该尊重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在上世纪某些运动对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数量的损坏,对精神文化艺术造成了不可估算的损伤,但这无法否定中华文化艺术是中国特色这一事实,也无力证明国人不爱中华文化艺术这一现象。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最为新鲜的的氧气。因此,应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加以重视,增强其学术研究,保存其完整性,促进其传承及发展,并使其源远流长。

2.保护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物质载体

世间万物都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无形的是神韵,有形的是物体。

文化的“神”即为无形的,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的形与神本不同,可只有实现了形与神的统一,才能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充满活力。因此我们应对遗留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另外,还需与中华文化艺术中的“神”相结合,顾应对精神层面的文化艺术进行发展与传承,因为只有二者相融合,才能融入到现代的特色社会主义,当适应现代中國的新思想新思维后,中华文化艺术定会更具号召力和影响力了,也会使这一时代的特征更加鲜明。

3.重构中华文化艺术的价值体系

中华文化艺术不乏存在一些陈旧,落后,愚昧的文化观念,不再适合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也很难适应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一些陈旧的文化自然会被新的文化所取代,这是正常的进化规律。中华文化艺术是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经历文化的传承与改造。

有的学者很抽象的区分了中华文化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其实那并没有太多的价值。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心态上和实际上两个部分,其心态上的改造,不再不假思索的对其进行价值认同,而实际上的改革,即增加了新的文化程度,又弥补了其不合时宜的观念。比如,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的文化观念,在今天转化成了优生优育的文化观念,所以只有重构中国文化,对不合时宜的文化进行改造,使其适应新的环境,才能使中华文化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3]

4.吸取海外文化艺术的营养价值

引领我们伟大革命胜利的毛泽东,其思想就是吸取了国外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再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带我们开启了新的里程。帮助我们奔向小康的邓小平,其理论也是吸取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国情,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我们揭开了新的篇章。这些都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产物。为了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体系更加广泛,更加持久的发展与传承,就必须吸取国内外文化艺术的不同营养,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使其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不同化学效应。

三、应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艺术

无论是守卫中华文化艺术也好,更新中华文化艺术也罢,都是为了使中华文化艺术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且打开国门,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最高效且高质量的途径就是校园教育、媒体传播和社会活动。

1.学校教育活动

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基本要求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2006年起,国务院就下达了通知,要求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等课程,中学语文课程则增加国学,经典诗词的比重,重视学生的文化艺术培养,使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文化艺术教育,更全面的接受全面素质教育。

所以说,要全面的长久的传承中国文化,应该将其设立为几门类似于语文,数学,英语的独立学科,课程的重点应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国学修养、传统道德,并开设中国书法、中国戏曲、国画、传统风俗等课程。只有文化昌盛起来,一个民族才能真正的强大。一句话说得好,“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的未来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接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让他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只有使其真正了解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才能得以传承与发展。

2.媒体传播活动

现在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其内容广泛,传播迅速,方便快捷特点和优势,深受大众的喜爱,并且已经成为人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有些年轻人受西方文化影响严重,追捧西方文化,以此作为自由与先进的文化信仰。却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缺乏了解,甚至有的人一生都与中华文化艺术无所交集,跟不必说了解与认识了。这足以说明现在的网络电视媒体不重视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并不能为广大中国同胞提供认识文化艺术的途径。如若电视媒体,新闻媒体能够多进行传统文化艺术报道与宣传,让大众所认识,所熟悉,所接受,所热爱,所推崇,这便是最高效的方法。

另外也可以展示在电影电视剧中,展示在观光旅游途中,向中国同胞乃至世界同胞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广泛的被认知,更加国际化。

3.社会组织活动

发展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艺术,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程和发展的大型工程,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参与,多方面的平台与活动自然对弘扬中国优秀文化艺术起推动作用。比如多举办一些文学大赛,书法展,国画展,戏曲表演,民间艺术展示等活动。

所以政府职能部门,公司企业,社会团体,都应该积极的组织和开展以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为主题的活动,社会公民也应该积极的参与进去,多了解、多学习、多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珍贵的宝藏。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肩负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几千年来,文化与艺术修养早已融入我们的肉体里,我们的灵魂里,我们身上都流淌着文化艺术的鲜血,脑中承載着文化艺术的梦。愿意中国文化艺术共同发展,共同前行。

相信有一天,中国会一片生机盎然,那富丽的山川,那无垠的草地,那辽阔的大海,那湍急的溪流,还有我们一张张自豪的脸,都诉说着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会随时代共同发展,同科技共同进步,同文明共同生存,同民族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16.09.13.

[2]陈水利,以传统礼文化滋养心灵之根:”礼文化教育”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

[3]陈光谊,中国传统礼文化资源的现代开掘[J].作家,2010,第 12 期.

猜你喜欢

优秀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影响及启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职校德育工作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谈如何加强党员的党性培养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质与策略
班主任如何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