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析

2018-10-21李丹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丹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效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通过我们近几年的研究,初步形成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方法总结如下。

一、选用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为了不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必须合理控制好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首先,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要设计好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时间。最后,教师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教师若能控制好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那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不会只有形式,而是有更多实质的合作学习。[1]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尊重和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与想法,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2]

三、重视教师的指导、参与、合作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由原来的“权威服从”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有的教师由于过分强调学生“学”的意义,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学”的全过程,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混乱局面,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充当引导者并给予足够的指导。要使小组讨论真正有效,教师除适时组织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1.合理进行人数分配

分好学习小组人数,是较好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的人数一般为4~6人,成员的组成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还要考虑他们的性格、情感特征区别等。也就是“异质分组”的原则,小组成员之间就会形成一种互补。另外,应选择恰当的时机调整小组的划分,使学生有更广泛的交往空间和时间。

2.选择并明确有价值的学习任务

开展合作学习的人物选择非常重要,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需要合作。在没有任何意义的情况下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劳动。合作学习必须要追求其教育价值,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种学具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很有合作价值。例如,“李红买了5个苹果,又买了7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這样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解答,根本没有合作的价值。

3.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后再进行合作。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出现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组织学生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观点,学生出现“吞吞吐吐”现象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打断学生的发言,要让学生拥有充足的发言、补充、订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以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尽情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智慧得以发挥。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把三角形能否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看能否得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然后让学生汇报。学生怎样做的都有,那如何形成共同的认识。此时学生自觉地说与他人合作,这时让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经过推理,得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恰到好处,在交流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接纳、学会欣赏的能力。

五、及时的指导与全面的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若能给予及时地指导、帮助或提醒,使学生立即返回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也是很有帮助的。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都要进行评价,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如若只是简单笼统的评价:“你们都很好!”“你们真棒!”我认为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教师对于学生全面的评价,即是对每个同学的表现,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极有帮助。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和生动有趣的奖励,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帮助和价值。切忌不要因为时间的仓促而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不给予任何评价,而要尽量做到全面、完整、公正的进行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巧丽.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学习周报.小学教研版(太原),2010:5.

[2]焦建利.贾义敏真实境脉中的学习研究与教育变革--学习科学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1(6):30.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