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2018-10-21刘李雅郭青青李苑辉

科技风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职数学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

刘李雅 郭青青 李苑辉

摘要:现代学徒制对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数学教学现状,结合高职教育学情和教学实践,指出了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教学改革;现代学徒制;高职数学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和传统学徒制度相结合,校企联合办学,师傅和教师共同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前提是校企合作办学,核心是工学结合,企校双元育人和学生双重身份,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所以被各国职业教育机构所采用。随着知识教育的大众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从高考第五批或三校( 职高、中专、技校) 生中录取的, 而我院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南本地,整体教育水平不太高,因此普遍存在着学生的数学基础差、数学理解应用能力欠缺等问题。我国提出在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急需培养高技能紧缺型人才。面对新的教育形势,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高职高专数学内容应该怎样设置;教学手段应该如何改变;考核方法如何实现多样化。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明确改革思路。根据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学生教学要求,改变过去强调知识广度和全面性的教学内容,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重新规划教学内容。不再强调全面性,对于难度较大、离生产生活实际需求较远的内容进行简化处理,或者直接删除。强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和数学基本能力养成。在梳理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避免因为教学内容调整出现知识跳跃问题。

(2)修订教材,固化教学内容改革成果。我院数学教研室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新编《高等数学》和《经济应用数学》教材。该教材体现了教学内容改革内涵,强调了现代学徒制下各专业学习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弱化理论的推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数学逻辑和思考方法的培养。

(3)发挥数学的基础作用。数学对理工类学生来说是一种基本的“工具”,是很多理工类学科的知识基础,也是基本的思维训练。具体侧重点根据专业的不同有所侧重,如对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和航海工程维修专业,就应突出工具性,进行思维能力教育;而对民用航空运输、旅游与酒店管理等专业就应以思维能力和文化教育为主线,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和知识深度。

(4)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突出数学实用性和应用性。数学建模既能解决很多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又能极大的提升学生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也为数学建模教学提供了基本保障。将数学建模融入数学课程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一种选择。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数学枯燥乏味且难度较大,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学生厌学态度明显,学习积极性差,教学手段的改革刻不容缓。

(1)加强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例如,在讲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时,引入“椅子摆放问题”,增强数学的实用性。在讲解图论概念时,引入七桥问题和欧拉人物介绍,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在讲解运输问题时,和民航运输专业背景相联系。

(2)注重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的联系。从具体内容上强化数学和各专业课的联系。例如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核心专业课程包括《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飞机机械系统》和《空气动力学》等,其用到的热力学定律、状态方程、伯努利定律等就是数学基础知识。

(3)互联网+数学。充分发挥手机普及优势,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教学。例如,使用手机微信,可以建立数学互动学习群,还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推送数学故事、重点、难点、作业解答。又如使用蓝墨云班课,使用手机抢答、网上讨论、头脑风暴、小组评价等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数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数学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标准和考核方法,合格率非常低。很多高职院校在应对这个问题时,往往采用了不适当的方法,其中常见的手段有:降低数学权重,压缩数学相关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让数学成为一门不那么重要的课程;将数学相关课程及格分数线降低。显然,这些措施过于简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职院校数学考核方法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高职数学重点是作为一种工具和思维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手段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考核手段也应该是灵活的。高职数学的最终考核成绩应至少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方式,并按照大致相当的比例分配权重。

形成性评价包含:①课堂表现。考勤、回答问题准确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等,这些都是常见而且有效的形成性评价组成部分。②课后探索和课前讨论。首先要确定探索和讨论的题目和内容,这是开展课后探索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对教师本身素质的考验。例如“最值”问题相关教学内容,可以在道路设计、时间管理、工厂利润计算等生产生活方面设置课后探索项目。其次要组织好课前讨论,发动更多学生参与,并控制好教学节奏。

结果性评价在考试形式上应该更加多样化,如可根据考核内容灵活采用开卷、口试、论文答辩等考核方法。也可以按照数学建模的形式,让学生组队解决自己专业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总之,最终成绩必须由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大部分组成,突出数学的基础性和工具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苗.现代学徒制度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263264.

[2]孙凤芝.技术技能型大学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2):107.

[3]甘义宁.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业时空,2007(24):62.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Hnjg2015ZD19)

作者簡介:刘李雅,女,汉族,应用数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数学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探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