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中俄高校师生学术交流与合作问题探析

2018-10-21滕海坤李伦彬王诗莹

科技风 2018年17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互联网+互联网

滕海坤 李伦彬 王诗莹

摘要:通过分析中俄高校师生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现状,提出以“互联网+教育”为理论基础,设想利用网络技术在中俄师生之间搭建一个多元的、开放的中俄高校师生学术交流服务平台,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或“少数精英”经验学术交流与合作方式,提高中俄高校师生学术交流与合作质量,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该平台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虚拟网络服务,对传统科研交流模式进行了有力的补充,弥补了学术资源不均衡分布的问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中俄高校师生学术交流与合作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俄高校师生;互联网+教育;学术交流;虚拟网络服务

“十三五”时期中俄两国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机遇,积极寻找中俄高校之间的教育领域合作,而两国天然的地缘睦邻、良好的合作传统,都给双方高校交流与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契机[1]。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信息交流更加通畅,中俄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全面发展。除了遇到机遇,我们更应该直接面对问题。为此,我们要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力争把两国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办出规模和特色,并借助这个优势平台, 在创建我国高水平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迈出成功而稳健的一步。学术交流与合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的媒介,是促进和推动学术繁荣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与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教学工作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效地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2]。

1 “互联网+背景下”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和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黑龙江省作为中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拥有大批的高等院校,如果想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想分得“教育国际化的一杯羹”,就要有相当的学术氛围,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必然离不开广泛的学术交流。但与俄罗斯各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都是采用传统的交流方式:举行学术会议;学术报告、讲学;科学考察;科技情报资料、专刊交换;专家学者之间的个人交往等。这些交流方式虽然能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受语言、地域、参与人数等限制使得学术交流的作用难以发挥足够的效用,更起不到全国性的宣传作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术交流倡导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不再受人数、语言和地域的限制,丰富的学术资源,便捷的交互方式,信息的及时性等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学术交流方式,使未来的学术交流焕发出新的活力。2015年6月14日举办的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河北峰会上,业界权威专家学者围绕“互联网+教育”这个中心议题,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以“互联网+教育”为理论基础,设想在网络和中俄师生之间搭建一个多元的、开放的中俄高校师生学术交流服务平台,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或“少数精英”经验学术交流及比赛方式,为中俄高校师生之间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开放的交流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中俄“产学研”结合。本文设想的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中俄高校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中俄高校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体系结构图

2 中俄学术交流合作平台的积极作用

网络学术交流带来了全新的表现风格和表现模式,为中俄高校师生之间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开放的交流方式,对传统科研交流模式的有力补充,极大的满足了科研教学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完成国际性的学术信息交流及知识共享的需求,逐渐发展成为学术科研交流的新趋势。本文探索的中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几项作用:

(1)通过对现有中俄高校学术交流方式及内容的研究分析,提出以“互联网+”形态,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平台,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或“少数精英”经验学术交流方式,共创一个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中俄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寻求更多契机。

(2)促进学术交流成果的推广普及。对于有特殊地理位置的高校进行传统学术交流机会比较多,但是它们的成果展示或者宣传资料仅仅在本校网站更新,而不会引起其他高校学术交流人员的关注。而本课题提出的平台是面向所有对中俄学术交流感兴趣的高校师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使没有直接参加学术交流的学生或老师获得相关信息和知识,也可以直接通过平台与参加者进行及时的经验交流,启迪思想,增强创造性思维。提高了高校师生的积极性,减少了学术交流经费支出。

(3)学术交流平台对中俄高校学术文化具有宣传作用,为两国人民了解双方文化拓展出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两国人民以教育交流合作为媒介,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进而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

3 结论

本文在分析了中俄高校师生学术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特点,提出以“互联网+”为背景,倡导学术交流与合作在信息环境下进行,设想建立一个多层角色管理模式的学术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新方式的形成,使得中俄高校师生学术交流与合作不再受时间、地点和语言等因素的限制,调动中俄高校师生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和便捷的交互方式。

参考文献:

[1]纪洪江,徐紹华,王颖. “一路一带”战略下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述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2]杨征,吕建秋.高校学术交流的问题、对策和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8(03).

课题来源:2017年度省教育厅备案课题青年专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中俄高校师生学术交流模式研究与实现(GBD1317062)

作者简介:滕海坤(1983),男,汉族,黑龙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應用技术。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会学术交流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高职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不足与提升策略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探索
The Disillus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from Gatsby in The Great Gats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