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名制优化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推优过程研究

2018-10-21安玉红武芬马婕

科技风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党员发展实名制高校

安玉红 武芬 马婕

摘要:现有高校党员发展推优环节多数采取匿名投票方式,根据班级分配名额一次性进行投票,根据票数高低来进行推优对象的确定,这种方式在同学间的可信度低,不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整体上降低党员质量。鉴于此,本文从实名制入手,通过实名提名、实名投票、多轮投票等环节优化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推优过程,弥补了之前投票方式的不足,提升了高校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实名制;高校;党员发展

党员发展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发展的流程是科学的、规范的,无论哪个基层党组织都必须严格按照“入党申请、积极分子认定、发展对象认定、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这五个环节来进行。但是,在具体某个环节的认定过程中,不同高校的认定标准和投票方式方法会有所差异,鉴于此,本文从党员发展推优的过程着手,分析现有推优过程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基于实名制对此进行了优化。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推优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一般都是在学生所在的二级学院来进行,二级学院每年需要向校党委组织部上报一年的发展计划,根据校党委组织部批准的发展名额来进行学院各年级的名额分配。具体到班级,平均每批次发展党员23人,对学生而言,党员发展还是颇具竞争性的。积极分子们越来越看重党员推优,确定发展对象这一环节。目前,多数高校都采取党员投票的方式来产生发展对象,即根据每个班分到的党员发展名额,以现有积极分子为基数,支部所有党员同志采取匿名投票的方式一次性投票相应名额的人员,然后,根据积极分子得到的总票数进行排序,票高者胜出。这种投票方式从理论上讲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1)私下拉票。列为积极分子的同学为了得到较高的票数,会私下进行拉票,跟党员提前打招呼,恳请其在发展对象投票的时候投自己一票。

(2)破坏团结。私下拉票不利于班级同学的和睦相处,不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尤其是当私下拉票被拒绝时,对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产生很不利的影响,这也给党员同志们带来了一定的烦恼。

(3)降低党员质量。现有的投票方式,使得很多党员同志碍于同学之间的面子,在选择了自己心目中优秀的发展对象时顺便选择了不是很优秀的同学(私下关系不错,提前拉过票,简称“搭便车同学”)。这种方式下产生的投票结果,往往是“搭便车同学”的票数较高,真正优秀的同学票数变低,整体党员的质量被降低。

(4)缺乏信度。现有的投票方式,在得票数过半的前提下,完全以票数的高低来进行发展对象名额的分配,仅仅以微弱的票数差距来断定群体成员之间综合表现的优劣缺乏科学性和可信度。

二、基于实名制优化党员发展推优过程

(1)实名制的产生。

实名制,近年来备受青睐的一种制度,即在办理和进行某项业务时需要提供有效的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或资料。实名制最初是为了限制低龄人群沉溺网络,之后,随着网络的发展,实名制成为一种网络安全的保障措施。相对匿名制,实名制使参与人责任心更强、信息更真实透明,有利于营造公正公平的氛围。

(2)基于实名制的党员推优过程。

鉴于实名制的特点,本文将实名制应用到高校学生党员的推优过程,主要包含党员实名提名和实名投票两个关键环节,以此来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使真正优秀的积极分子脱颖而出,总体提高学生党员质量。

a.实名提名推荐。以支部积极分子为基数,由党支部党员实名进行推优推荐,每名党员只能推荐一名自己认为最优秀的积极分子。支部所有党员均可以提名,但不得重复提名,即如果自己认为最优秀的积极分子已被其他党员提名,自己可以不再提名,直到支部没有党员进行提名,提名环节结束。

b.实名投票推荐。以实名提名环节产生的被提名的积极分子为基数,由支部党员进行实名投票,每人只能投票1人,且前面提过名的党员必须投票自己提名的积极分子,如果提名和投票人员不一致,则投票无效。

c.票数统计。支部党员实名投票环节结束后,随机抽选两名党员进行票数统计,得票数过半的积极分子胜出。如果被提名人得票数均不过半,则选择其中得票数最高的两个人由支部党员再次进行二选一投票,每个党员实名投票1人,得票数过半且票数高的胜出。

d.重复以上環节。胜出的积极分子作为第一轮产生的推优对象从积极分子总名单中删除,剩余的积极分子推优再次重复以上三个环节,直到没有党员再进行提名为止。

三、实名制党员推优的实施条件和保障措施

本文探讨的实名制党员推优,本质上规范和提高了支部党员对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权力和义务,准确划分了积极分子群体的综合表现等级,确保综合表现优秀的同学被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所以,支部党员同志必须清楚了解积极分子的综合情况,这是实施实名制推优的前提,因此,这种方式一般适合班级党支部、专业党支部或者研究生党支部。

规范记录是实名制党员推优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措施,多次重复的推优过程记录,每一轮进行的实名推荐和实名投票都要记录清楚,经过对所记录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一系列有参考价值的结果。

四、结语

经过实名提名和实名投票两个环节,党支部根据推优对象产生的先后顺序并结合支部分配名额来确定发展对象,这种方式下第几轮推优胜出成为关键,得票数其次,较大程度避免了私下拉票的情况,减少了“搭便车”现象,推优结果具有更高的科学性与可信度。

参考文献:

[1]朱勤文,丁为,等.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机制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3234.

[2]王元彬,李航敏.创新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137139.

[3]黄文婷.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的路径和方法探析[J].党史博采(理论),2017(3):3537.

[4]邓平安,金燕.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3637.

[5]王建允,韩景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126128.

[6]毕竞悦.投票的匿名与实名[J].今日中国论坛,2008(5):8283.

作者简介:安玉红(1982),女,河北沧州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党员发展实名制高校
聊聊证券账户实名制
实名制
用“积分制”党员发展模式严把党员“入口关”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问题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创新路径
多数实名制令民众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