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之所思所虑
2018-10-21童建奇廖苏莉
童建奇 廖苏莉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育和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及青年学生中存在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现象着手,探索改进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同时提出不应该因此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2017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教育部部长就“传统文化进校园”与“教育资源均等”等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其中关于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长重点指出传统文化国画、书法、戏曲要进入校园,他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一项固本、铸魂和打底色的工程。
一、从教育部长的谈话可以看出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已上升到国家战略。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简而言之有以下几点:
1.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
有了强大精神的支撑,一个人才不致陷入空虚; 有了强大精神的滋润,一个民族才可能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熏陶,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凝心聚力的强国之魂统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铸就伟大中国精神,让中国人活出自信、活出豪迈、活出精彩[1]。
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仁爱、正义、礼乐、诚信等具有现代价值的中国精神,传统文化中一些知名的历史人物和伟大的历史事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厚度。同时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体现的爱国、自强不息、礼仪、诚信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高校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是大学生饯行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中国精神以及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年轻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不相符合甚至嚴重背离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学生群体哈韩、哈日现象普遍,一些人痴迷于娱乐明星不能自拔。很多中学、大学生关注娱乐新闻,对于娱乐明星的资讯、八卦新闻津津乐道,而对于国家大事不问闻不顾,开国将军去世、获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的感人事迹的关注度甚至不如某某明星结婚了、某某明星出轨了。这其中虽然有媒体的不恰当引导,但学生自己的价值取向也是重要原因。
2.公民整体本土文化意识不强,幼儿园大搞万圣节活动。近年类,一些西方的节日在中国越来越火,圣诞节、情人节等氛围浓厚,而一些传统的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等却不受重视。如果这种崇洋媚外的行为是自发的倒无可谴责,但一些高校、特别很多幼儿园老师倾力组织万圣节活动就是让人觉得不可理喻,需要极力批判了。小孩子由于年幼相关意识缺乏可以理解,而一些学校和老师带头起哄正突显公民整体本土文化意识的淡薄。
3.年轻人责任与感恩意识缺乏。日韩明星一出场引发一片尖叫,鹿晗成为力捧的新生代偶像等现象,但这些毕竟是娱乐文化是快餐文化,是没有多少教育意义的。年轻人过度关注娱乐,会使思维和意识行为流于表面、物质化倾向严重,长此以往,责任意识、感恩意识缺乏。
4.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多数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仅仅就是搞几场讲座和举办一些活动而已,没有固定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相关活动的举办也是零散的,没有系统性和计划性。
三、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改进措施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议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系部下开设一个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教研室,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此教研室的开设可以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建设作为机构保障。传统文化教育师资既可以是专任教师,也可以是兼职教师,德育老师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专职教师,而其他比如语文老师和一些有相关特长和才艺的教师可以作为兼职教师,体现出重要性与灵活性。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技术性。
传统文化教育教研室要加强相关课程和活动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专任教师开设多少公修课,兼职教师开设多少选修课或者举办多少场讲座和活动都要体现系统性和计划性,课程和活动中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比如每个学期依次开展一场有关学生诚信、感恩、自强等意识的讲座或活动。
3.学校领导加强引导和重视。
学校领导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宏观引导和思想把关,同时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四、有关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的两点思考
1.国画、书法、戏曲进校园切勿矫枉过正!在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要避免过多的开设相关课程及布置作业等现象,以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以选修课或者公选课的形式进行,以尊重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基本原则。同时校园活动的策划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指引,加强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相关中国精神,切忌走入纯理论和走过场误区。
2.加强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要考虑新时代学生热衷于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的特点,在课堂或者讲座中开发和使用相关app,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强互动效果;同时可以在校园范围里使用传统文化教育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可以以传播经典传统文化、创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话题讨论如元宵节、重阳节等专题讨论以及发布有关传统文化活动的新闻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和互动。总之传统文化教育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新媒体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定华.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5(09)
作者简介:
童建奇(1981年—),男,江西泰和人,硕士研究生,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讲师;
廖苏莉(1984年—),女,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