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途径
2018-10-21李铭
摘要: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具有非常迅速的发展,而且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大。由于民办高校的数量在不斷增加,不断的扩大办学规模,以及学生的数量在大量的激增,所以对于高校管理工作而言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其中就体现在了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方面。本文对于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科学的途径进行剖析。
关键词:民办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途径
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工作已经落实多年,如今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但是不可避免的依然存在一些弊端问题需要改正。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工作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必须要将满足社会变革以及高校未来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始终保持奋勇向前、永不退缩的精神。
一、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含义和改革意义
(一)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含义阐述
处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环境下,为了切实的推动社会化的进程,就必须要正确掌握住高校后勤社会化含义。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即为把后勤服务内容在市场经济中纳入,依靠社会的力量,提供给学校有价值的后勤服务,并且采取事企分开以及两权分离的方式,将经济效益作为重要的手段,目标就是社会效益,建立起一种模式,即小机关、大实体、多服务的形式,基于运行的新型管理机制基础上,达到合理优化配置后勤资源的效果。
(二)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进行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满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很长的时间以来,高校后勤在发展状态为学校办后勤,有悖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标准。我国已经在经济体制改革阶段,这一时期提供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重要的契机。有学者提出,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后勤方面影响非常关键,后勤属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瓶颈因素。所以,通过进行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能够有效的将传统滞后服务格局进行打破,为学校的高质高效管理创造更好的保障,因此现实意义巨大。
二、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问题剖析
首先,思维落后,没有进行深入的改革。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期间,部分高校的管理者依然受固有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所以往往不能够与时俱进的将改革中具有的问题进行更正,使得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并不彻底而且不够深刻,也就是改革仅为表面形式,并无实质性的成效;其次,不具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而且校企未做到完全的分开。后勤实体不健全完善是当前很多民办高校具有的共同问题,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所以对于刚进入到后勤社会化改革阶段的单位并没有同学校完全的分离,突出的表现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未对于责、权、利几项内容充分的分离;接下来,服务不到位,未形成顺畅有效的沟通交流。在展开社会化改革期间,学校存在缺乏宏观调控、而企业受自身利益驱使不考虑学校师生利益的情况,双方之间未能做到积极的监督以及交流。企业服务不能彰显出学校意志,不能将改革期间所产生问题及时的向学校反馈,所以导致服务不顺畅,造成学校的不良影响;最后,后勤队伍建设的质量较差。在人们的所有生产、管理以及经营活动中,人是第一要素,人是执行一切活动的主体。当前在高校后勤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以及经营人才较少、技术骨干缺乏、工作人员思想不稳定等等问题,基层职工队伍的素质往往不高,另外临时工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由于福利待遇的限制,导致人员流动量较大等问题。所以,后勤队伍的不良状态,对于改革的质量产生着严重的影响。
三、加强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质量的途径
(一)不断的转变思想观念
后勤改革不仅为后勤任务,同时全体师生也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所以就展开全校师生员工思想工作。在改革期间,指导思想就是科学发展观,积极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及时地调整好改革中的不合理部分并完善,借鉴先进的经验,维护好学校和师生利益,为后勤改革奠定良好思想基础。
(二)健全完善后勤管理体制和制度
对于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科学的创新,以及健全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后勤实体需要从学校彻底的分离开,进行自主的经营以及自我发展,达到管理企业化的效果。政企分开,将由学校拨款无偿服务形式转变,朝着校内市场开放的方向发展,增加各种校外优质服务,达到后勤服务主体、后勤基础资源优化配置社会化局面。另外,后勤实体可以跟学校之间形成合同制约关系。严格的遵循国家经济以及高等教育发展标准展开调整,监督管理好执行制度的状态,使其于后勤管理工作中施展良好功效。
(三)提升后勤人才引进门槛
后勤队伍的质量水平,能够深刻的影响到高校后勤改革的成败。因此,在聘请后勤管理者时,必须要将引进门槛提升,通过严格的考核,达标者方能进入工作岗位,不断的纳入进更多的优秀管理者以及专业人才。另外,提出科学的后勤人力资源工作方案,培养大量的满足后勤事业发展需求的知识型年轻干部,将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另外,定期的进行理论知识培训,组织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增长工作人员才干。
(四)加强沟通交流将服务质量提升
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使得学校与后勤实体及校外企业之间事宜能够良好的沟通协商,切实的履行为学校师生做好事、办实事的目标。另外,加强领导,为后勤改革持续进行做出有力保障。出台后勤改革方案需要获得学校领导的批准,并且也应该获得其他部门支持,不仅于思想观念方面紧紧把握,也需要于实践工作上将机遇牢牢的把握。
结语: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质量,能够对于学校的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民办高校领导人员必须要高度的重视这一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将后勤社会化改革质量水平提升,维护后勤改革平稳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孙胜卫.民办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214-215.
[2]王阳绪.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的人事管理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12):115+133.
作者简介:
李铭(1976年—),男,回族,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卫元舟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