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有效性

2018-10-21何凤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发散思维数学教学

何凤娟

摘 要: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整合新鲜的数学资料,激发学生用宏观视角控制数学知识体系,整合分散的数学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树立自我智慧感,促进数学素养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发散思维

顾名思義,发散思维将问题从一个点发展到一些相关的方向,在思考过程中,它充分培养了学科的主动性。在小学阶段,孩子应该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勤奋的思维,这种扩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为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奠定基础。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增长,改进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依靠生活经验,开辟思维空间,满足学习要求,以及促进教学有序发展的目标。

一、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源泉。教师应首先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将相应的数学系统从浅入深地整合,连接以往数学熟悉的内容,创建模拟情境,改造旧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可融入艺术的灵活教学。这将使学生消除对高年级数学的抵制,踏入高年级数学学习的门槛,逐步探索适用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开辟有限的思维,创造出新的思维方式。例如,当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学生需要记住:“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老师直接口头告诉学生,容易让学生形成三者之间的公式混淆。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复习相应的“识别图形”知识,并进入图形相互转换的视觉演示。图片和文字调动学生的感官,并提供各种图形表征标签,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平行四边形由矩形演变,因此面积由底部x高度计算,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因此在基础x高度上应为/2。这样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学生们面对各种图形热情,在好奇和惊奇中,他们在高年级数学和早期阶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后学习教学创造了机会。

二、激发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习存在疑问,在出现疑虑的那一刻,这意味着学生已经投入了对问题的研究。只需要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尝试探索问题,很容易形成自我满足感并建立对高年级数学学习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扩展,超越了年龄限制,思维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例如,“可能性”的问题更加开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广泛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数学的本质,并结合周围的环境:“学生明天不上课,有可能吗?”学生脱口而出:“这是有可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问道:“为什么说有可能?”学生自言自语并轻松回应:“我生病了”,“家里有重要事情”,等等。如果学生的答案也是如此愚蠢,老师可以使用口头语言艺术来补充答案:“难道不是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不敢来学习吗?”学生们笑了起来,课堂气氛破碎了。学生的想法受到老师的更大胆启发,所表达的观点开始不受约束,它极大地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知识共享

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一些空间几何内容常作为难点困扰着小学生,对于这类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以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把问题整合起来,集中消灭。例如:有的学生容易混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概念,组内有一些对图形认知比较明确的学生就可以引导其他人,以学生的视角启发其感悟力,促进小组成员快速掌握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与差异,既为优秀的学生提供了表现机会,又能让思维混乱的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弥补自身的不足。另外,个人思考运算时,受到环境的制约容易被局限于狭窄的圈子当中,而通过小组学习或者游戏,能够直观地将这些数据铺陈开来,将数学内容繁而化简,有利于集思广益拓展分析思路。例如:在整理“统计与概率”问题时,就需要多个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将各自的想法汇总,最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归纳出较为明确的学习方向,相较于个人苦思冥想,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四、拓展自主联想空间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宏观的数学知识把控能力,使学生能从教材简单的例题出发自主解决同类问题。例如:教学“百分数”时可以本班为例提出问题:“本班共有40人,其中女生10人,那么女生占全班总人数的比例是多少?”并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加减法计算出:“本班女生为10人,那本班男生应为30人,女生占据班级总人数的25%,那么男生应占据全班总人数的75%。”再比如:教学“因数、倍数”的概念时,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讲述: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我们就说a和b都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也是b的倍数。教师说起来拗口,学生学起来也是云里雾里。此时可结合乘法规律,以乘法的除数与被除数,套用因数与倍数,对应的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且能牢固记忆,得到了以此知识转化为彼知识的思维发散效果。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抑制孩子的想象力,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以培养孩子的分歧。思考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扩散思维,这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种发散思维促使儿童的个性发展,发散思维的发展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的教育水平更加先进,使我们的教育成果更加可喜。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进入小学数学的最后冲刺阶段。这一时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在学生未来学习生涯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注重拓展高中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全面思考,逐步培养解决教材知识和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54-155.

[2]廖明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8):60-61.

[3]习舒从予.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蒙山县蒙山镇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发散思维数学教学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小学高段散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