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传播与舆论引导途径研究
2018-10-21曲建军
曲建军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普及使得新时期网络舆论传播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网络舆论环境的分析,及网络舆论的传播行为的研究,剖析了网络舆论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针对网络舆论的引导途径提出若干观点和意见。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舆论传播和引导
一、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环境
媒体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媒体到现今新媒体的过渡,与传统旧媒体相比,新媒体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必然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将社会发言权由传统的报纸广播等小众群体引渡到以个人为中心的大众群体,极大提高了公众参与度。新型网络载体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在此新媒体可以变相的理解为草根媒介,即自媒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较传统媒体而言,信息来源去中心化明显,参与者自主性和互动性增强,信息的超时空性和时间的自由选择性更加显著,以及传播平台的趋向多元化,影响力极大加强。随着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在信息传播中就出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划分愈加不明显,形成相互补充交融的趋势,从而引发大范围网络舆论出现现实发展的趋势,造成线下舆论浪潮。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就预示着主观化、大众化的信息充斥网络成为必然现象,同样的也必然将面对网络虚假信息等给社会舆论管理带来的巨大挑战,网络舆论的影响日渐充斥着整个社会。在网络舆论的传播中,议程不再是小众决断,意见领袖的参与也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相关部门也积极施行相关措施来引导舆论,构建和谐健康的舆论环境。总体来看,虽然仍有许多不和谐声音掺杂其中,但我国网络舆论仍然呈现出积极理性的总势态。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在引导舆论或者是处理舆论危机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且逐渐向整套的完备制度体系方向靠拢。
二、网络舆论的优缺点
网络舆论是指大众以网络为平台,对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所发表的具有较强感染力,偏重性和统一性的看法,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舆论形成一般并不是政府意见,其本身具有一定合理性和有效性且为大多数人所支持,这也就决定着网络舆论与社会舆论具有较多的共同性,相较传统的舆论传播方式,网络舆论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广泛性,传播更加自由化及内容多元化。
这就使得舆论的引导监督功能得到极大加强。一方面它利于监督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发展。这种功能首先表现在其对社会环境的监测作用,其次就是对社会发展路途的监控,再者就是对社会发展成果的评价。因为舆论监督的目的并不是否定,而是破而后立,通过特殊的批判形式来逆向推动事件的进一步发展。这是舆论监督功能的独特意义和功能所在。因此,舆论监督绝对不能算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尽管其有时候它可能会激发大众造成对社会不利的负面影响,但这并不能仅仅怪罪于网络舆论本身,而应该从管理区域下手来寻找不恰当的地方,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舆论监督的社会心理调节平衡功能也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要表现为对大众心理,大众看法的整合调节。并且通过充当社会观点的集合器来转移大众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度,从而达到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的目的。此外,其进一步强化了舆论监督的社会控制功能,它不是一种消极的贬义的控制,而是一种积极的潜移默化的社会影响带来的控制,它主要通过精神方面来进行引导制约,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从而有效制止社会不良行为的发生。而且巩固了舆论监督的社会制衡功能,这主要表现在通过舆论对社会有关权力部门的行为监督使得社会各个组织权力之间达到权利平衡,这已然成为现代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手段。同时,网络舆论的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其总是积极主动地介入监督领域,许多社会事件都是先以舆论监督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它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断得到更新。
当然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在看到其好的方面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能把它想的过于理想化,前面说过,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发展,人人都是信息的主要传导者,这使得网络舆论日益复杂化,冲击着网络舆论环境的稳定性和有序性,给社会相关部门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三、网络舆论的有效管控和正确引导
(一)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要想舆论传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引导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那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从舆论传播的主体出发,注重培养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人们接受、判别与发布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牵扯到了另一种重要的公民素质——媒介素养。在我国,媒介素养并未受到专门教育,这就使得我国公民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在网络平台上,信息传播的主体和受体都是广大网民本身,再加上网络传播的低门槛和开放性,都极大冲击了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由于对网络专业技术知识的严重匮乏,给客观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因此网民应在丰富网络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网民自主理性分析判断事件真伪的能力,并使其具有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觉意识。对于整个网络舆论系统来说网民良好的媒介素养是其能够稳定正常运转的必不可缺的条件之一。
(二)制度体系保障
必须要构建完备的网络舆论传播的制度体系,培养大局观念。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中一步步摸索、验证。要从整个机构下手,建立科学监督体系,并在队伍建设中注重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训以及权责有效明确的划分。
(三)保障信息公开度
对于危机事件的报道,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保障公众对该事件的必要知情权,在涉及到政府或公共组织的舆论危机中,要做到尽可能早的积极回应,最快速度调查事情的始末,并将有关信息公布于众,把握舆论的主导权,努力营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四)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网络舆论中话语权利中心意见领袖的作用,他们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非凡活力,且观点和看法会影响所接触的大多受众并极有可能得到其支持。在网络传播中,具有稳定传播能量的意见领袖们是信息传播中的阀门,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把关者的角色,发挥着过滤信息的作用。当今社会,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及不断发展使广大民众获得了较以前更多的事件发言权,这一方面是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比如因为网络舆论的负面性质——浪潮化和非理性化等造成的具有较大社会伤害的网络舆论事件的发生。因此意见领袖要充分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引导网络舆论朝着理性化方向发展,通过网民的自我约束以及自我引导,来放大网络舆论的正面功效。
(五)发挥网絡舆论媒介守门人的作用
首先,从内容方面加强网络的把关作用。对于有些能够激发群众强烈情绪,矛盾尖锐却严重失实的消息,在其未扩散或未造成严重后果之前,要坚决掐断,而对疑似谣言等具有煽动性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快速查明真相,争取在第一时间辟谣,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六)利用媒介加大正面舆论宣传引导
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政府应该积极加大建设主流媒体的力度同时与时俱进,促进网络舆论良性发展,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掌握舆论主导权。利用新媒体时代媒介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尽可能早的发布准确信息,及时表明政府或相关组织的立场观点等,从而利于强化正面舆论的“老大地位”。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到来推动着人人都具有平等自由的话语权的进一步实现,此时政府对网络舆论环境的管理应采取引导为主,干预为辅的手段。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和素质,巩固主流媒体意识形态,做好舆论传播的监督引导,从而尽可能发挥网络舆论的正能量,构建健康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促进社会的发展变革。
参考文献:
[1]狄春华.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对行政权力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2]杨中.浅议舆论监督的功能与原则[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