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内高校视角浅论“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
2018-10-21迟宝策
迟宝策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基于国内高校视角,在对“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等概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加强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建设的重要性。然后,梳理了中国大学的学术道德问题。最后,则基于“十九大”视角,提出关于高校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建设的改进设想,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术道德;学术诚信;“十九大”;改进对策
一、概述
(一)“学术道德”界定
国内学者王丹[1]曾对“学术道德”概念加以界定:指学术研究过程中需遵循的规章或规范。为了遵守学术道德,保持诚信非常重要。考试作弊和抄袭无疑属于学术失信的范畴。论文写作中的抄袭可以归类为低下限的道德范畴。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的最低要求。它具有自律和示范的特性。
(二)“学术诚信”概述
学术诚信是学术活动中人类道德、伦理的实际反映。随着学术本身的发展和学术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其得到了丰富和丰富。但就真正含义而言,其有两个主要含义:学术界人士应该在对待科学时秉持“诚意”,对学术研究前辈、前人研究成果秉持“信念”。
二、加强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一)赋予高校生个人价值实现以意义
诚信对个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诚信对个人而言是立身之本,人无言则不立。人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事,都离不开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远离易失信者。无论是学习还是做生意,如果不谈诚信,人们会发现他们的角色有问题。不再为下一次合作提供机会,失去他人的信任,使他们失去发展机会。诚信对个人的生存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2]。
(二)从源头扭转社会不良风气
诚信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如今有许多不良社会趋势。政治上的诚信有利于获得人民的支持和爱心,有利于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在经济方面,商人强调诚信,不篡改,保证产品质量,赢得人民的信任,这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繁荣有序;在文化方面,学者和学者恪守诚信,认真做科学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国的文化繁荣,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推动诚信大国的发展与建设
在不良社会氛围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社会互动存在诸多问题。中国人广泛存在對食品安全、对政治执行、对人际交互的不信任,全社会出现了诚信危机和信任危机。相反,富有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也将逐步逆转现状,促进中国的整体发展,推动诚信大国的发展与建设。
三、我国高校学术道德存在问题
(一)高校整体对“学术道德”意识匮乏
实际上,学术道德的相关理论是高校生开展学术活动,论文写作及发表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之一。但是,国内高校生对其整体认知存在明显不足,对学术规范的实施相对具有模糊和盲从性。高校生尽管对学术道德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一定深度与广度。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生学术伦理存在较为明显的“模糊性”[3]。
(二)对学术失德、失信言行较“暧昧”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高校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都不尽支持,但是他们通常表示理解,且没有明确反对。其中,对剽窃,数据伪造,伪列引用和论文交易的反对意见相对较大。但与此同时,有许多声音的态度不明确,例如当问及“多次提交”、“一篇论文分成多个出版物”、“外语学术成果翻译成中文”、“同意未参与研究论文者签署论文”等问题时,大多人表示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
周莹[4]曾针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进行研究过程中,整理出高校生对于学术失德、失信等整体言行,其中有一项数据:“如果你发现周围有同学或老师有上述学术不端行为,你的态度是”。在这个问题上,41.01%的受访者选择“视而不见”,23.6%选择“写匿名信”。只有11.24%愿意“公开披露”。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只有当其与自己存在利益冲突时才会“出手”。不难发现,大多数高校生反对这些学术不端行为,潜意识对学术道德的理解仍然是正确的。然而,面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大多数高校生的立场却不牢固,容易受到个人的主观意愿的影响。虽然大多数高校生不同意这些行为,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选择了宽容态度[5]。
(三)高校对“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等管理有待规范
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等管理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许多高校生认为,只需提交毕业论文并参加毕业辩护,他们就能成功毕业。因此,有各种技巧,如“剑走偏锋”——找代写,“瞒天过海”——利用降重技巧通过重复率的测试等。在学术论文的不端行为中,不少人并不确定它是否违法,且很难定义不规范的行为。只有在东窗事件发生时,学校各部门才会重视,研究如何处理。
此外,当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评估高校生的学业成绩时,他们关注学术成果的数量和学术成果发表期刊的水平。忽视对高校生道德层面的评估。当高校生进行科学研究时,导师只支持和指导他们的研究,与高校生的互动频率很低。不经常的接触,疏远的关系,甚至是高校生的放纵。
四、十九大语境下关于高校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建设的改进设想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提升高校对“学术道德”的意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华所在。自十九大以来,国内各阶层、各行业人士均深刻感受到其对于自身发展的指导价值。国内各高校也应以其为重要指导观念,提升教学管理者、教员、高校生对于“学术道德”的意识。高校生必须自己定位。高校生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具有年龄和知识能力的优势,肩负着较重的历史使命,因此需要社会更多地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质,促使其成为一个“道德人”。
(二)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动力,强化“学术诚信”建设效率。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方位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满足21世纪素质教育基本需求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它要求遵守四个基本原则,包括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和个性化。国内高校应顺应这一趋势,化其为动力,强化“学术诚信”建设效率。
学术道德的核心是诚信,诚信是一个人得以立足的基本标准。对于我国而言,高校生是新的科研力量。若在学术论文的撰写上不诚实,则可能会导致其在未来学术界的不诚实、学术成就的不诚实。在社会实践中,提高高校生的学术修养,参与学术界的实践活动,监督学术诚信。改善个人学术道德,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目标,规范现行“学术道德”等管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对于高校及高校生而言,也应以此作为自身发展的根本你目标,规范现行管理体系,具体来看:要完善学术道德监督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一是加强高校生学术道德评价。国内高校应相应建立专门的学术监督体系,加强对高校生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学术道德的评价机制。在学术评价问题上,应建立反剽窃监督制度,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网络用于识别学术不端行为。
五、结论
学术道德问题不仅映射了高校学术道德问题,而且表明当前社会道德水平普遍下降,特别是诚信度的下降。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集聚地,应该发挥道德示范作用,有道德学术科研更应树立标杆。
参考文献:
[1]王丹.中外高校高校生学术诚信监管及教育体系比较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37 (07):78-83.
[2]阮云志.当代中国学术道德失范治理现实进路研究[J].教育评论,2016 (11):90-93.
[3]施晓玲,秦飞飞.基于CNKI的学术道德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 (05):112-118.
[4]周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治理对策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1):135-137.
[5]惠澜,林嘉,李斯.我国高校学术素养教育需求特征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7,7 (02):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