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8-10-21郭艳秋
郭艳秋
【摘 要】 目的: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确诊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12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n=41例),其中A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治疗,B、C两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其中B组给予替比夫定给药,C组给予恩替卡韦给药,就三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进行评定比较,同时统计三组患者胎儿结局、新生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三组PT显著缩短,ALB水平显著升高,ALT水平显著降低,且B、C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率均显著优于A组(P<0.05);A组流产率及早产率均显著高于B、C两组,足月产率显著低于B、C两组(P<0.05);跟踪随访1年仅A组见2例发生生长受限。结论: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与替比夫定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优于常规保肝治疗,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值得研究使用。
【关键词】 妊娠;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韦;疗效;安全性
文章编号:WHR2018062034
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类肝炎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的感染率及发病率均较高,易导致各类严重的肝损伤性疾病而累及患者生命[1],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危险性及预后较差,肝炎病毒易通过母婴传播累及胎儿[2]。降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妊娠结局也是临床诊疗工作的关键。替比夫定是最为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安全性较高[3],恩替卡韦[4]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线药物,现就恩替卡韦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方面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确诊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12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病毒性肝炎类型分别为乙型75例,甲型23例,丙型16例,戊型9例,年龄22~36岁,平均(28.49±3.28)岁,孕周12~30周,平均(20.73±4.38)周,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肝损伤性疾病者;急性病毒性肝炎者;病例不完整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用药及治疗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n=41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A组 给予保肝治疗,积极抗感染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门冬氨酸钾镁、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
1.2.2 B组 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口服给药,每日剂量为600mg,单次给药,治疗持续至分娩后4周。
1.2.3 C组 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口服给药,每日剂量为0.5mg,单次给药,治疗持续至分娩后4周。
1.3 评定指标
1.3.1 实验室指标 就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三者正常范围分别为12~14s、35~59g/L、0~40IU/L。
1.3.2 治疗效果 显效即实验室检查各指标显著改善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有效为各指标缓解率达50%左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即未达上述标准。
1.3.3 并发症情况[5] 统计三组患者异常出血、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生长受限、羊水污染等常见不良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4 胎儿及新生儿情况 就三组患者胎儿结局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流产、死胎、早产及足月产、畸形儿等,顺利娩出者随访1年就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PT、ALB、ALT水平比较
治疗后,三组患者PT显著缩短,ALB水平显著升高,ALT水平显著降低,且B、C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B、C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8例(92.68%)和37例(90.24%),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显著高于A组29例(70.73%)的治疗有效率(P<0.05)。
2.3 三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B、C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44%,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并发症率为19.51%,显著高于B、C两组(P<0.05)。详见表2。
2.4 三组患者胎儿及新生儿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死胎及畸形儿,A组流产率及早产率均显著高于B、C两组,足月产率显著低于B、C两组(P<0.05),B、C两组在流产率、早产率及足月产率方面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年的的跟踪随访显示,A组有2例新生儿出现生长发育受限,B、C两组生长发育均处于正常水平。详见表3。
3 结论
恩替卡韦是一类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是现今临床病毒性肝炎的一线用药,常用于耐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本次研究在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实施了恩替卡韦治疗,结果显示其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与替比夫定无显著差异,且显著优于常规保肝治疗,在PT、ALB、ALT水平改善方面比较两类抗病毒药物也未见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两组在抑制肝炎病毒方面的功能均较高。保肝治疗的并发症率、流产率及早产率均显著高于抗病毒治疗,说明实施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从而降低其对母婴的影响,提高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辅助保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冯晓梅.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2(07):48-49.
[2] 田建华,王洪,黄呈辉,等.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中外医疗,2018,(02):134-136.
[3] 張莉,张福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01):7-16.
[4] 廖金瑶,肖艺,黄晶,等.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疗效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07):983-986.
[5] 孔洪彬,刘丽红,李友生,等.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8,40(07):99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