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18-10-21陈小艳
陈小艳
摘 要:学生是数学教学中的主体,这一理念在新課程改革中也得到了体现,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和自己的定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达成有效课堂的构建。本文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要求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意味,针对小学数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新课改
所谓有效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所采取的手段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也就是说,教师所构建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吸引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能够让学生利用课上的学习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数学的具体要求的不断落实,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效率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深刻理解数学教学的意义,还应该在了解学生基本数学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课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保证学生在课上进行的学习是有质量的、有效的。
一 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应用教材
一个有生命力的、完整的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其中少不了教师和学生的互相配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促进有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重视学生和教师在课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的明确出发,依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来安排课程,使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充满意义的。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让学生在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改写和化简的基础上了解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来合理设计授课内容,让学生产生数学问题,并经历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增强学生对小数性质的了解,并能够应用小数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生活情境
当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越接近时,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就越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同时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开始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应用。
例如,在初步学习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入具体的生活化场景,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负荷。教师:“王爷爷买了1箱苹果、2箱香蕉、3箱猕猴桃,其中1箱苹果的重量=2箱香蕉的重量=3箱猕猴桃的重量,都是15kg,你能从中得出哪些等式和不等式呢?”促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来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意义,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基本的数学观念。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回答学生自己能够得出的算式,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在问题讨论的最后作一简单总结,加深学生对等式和不等式的了解,为学生后续学习方程及方程的应用奠定基础。
三 注重练习作业,丰富练习形式
练习作业并不是只有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和教师布置学生写,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练习,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练习作业的形式来进行。具体而言,教师需要首先了解学生喜欢的学习和练习方式,或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实践案例,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适当的优化,同时将具体的形式与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吸引学生全员参与所学知识的巩固练习。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将练习作业的形式设置为课上的游戏竞赛。首先,教师在课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同时利用电子白板出示具体的计算题目,规定好具体的时间,如每10道题的时间为3分钟。其次,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计算,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2分钟的时间来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具体的答案。最后,各组将自己的答案亮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与答案进行对应,找出计算结果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进行表扬。这不仅能够考查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还能够通过竞技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自主性、课堂参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实是倡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与有效课堂的构建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作为教师,应该在深入理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有效课堂的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授课,明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练习作业等,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陈婷婷.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2):84.
[2]李刚强,王海利.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7(0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