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思考
2018-10-21付丽杰
付丽杰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识字,逐渐形成主动学习文字的习惯。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激发学生学习文字兴趣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思考
小学作为一个基础教育的启蒙时期,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最重要的就莫过于识字教学了,让学生们学习文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拥有理解他人语言和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学生们刚刚接触识字,我们无法要求学生们进行长篇大论的阅读与写作,那么我们要提升学生们的语言,就要从基础开始,从最简单的识字开始。对于识字的教学,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们一步步的加强同学们对于文字的敏感度。
一 在小学低年级中培养学生们识字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识字,同样作为一门语言类科目,学习它的内在含义就是要让学生们有准确表达自己思想和理解别人思想的能力,所以识字的训练必不可少。但是由于小学的学生们智力发育,我们无法苛求他们拥有过多的识字量,所以我们就要从识字的最基础中下手,也就是识字能力。而能力得到培养之后,学生们就可以更加轻松的进行文字的学习,让这种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帮助自己语文甚至其他科目的学习,做到全面发展。
二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加入对于学生们识字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刚刚接触到识字,未免会有一些陌生,所以对于学生们识字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要分成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
(一)利用游戏,帮助同学们在快乐中识字
游戏化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添加游戏,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融入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有很多种,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做成游戏的形式,也可以用做游戏的形式让同学们回答问题,加深同学们的记忆。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同学们识字的基础和最主要的战场,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就显得越发的重要。游戏化教学是老师们通过对小学生所处年龄所需的一个研究,适应了小学生们的年龄所需,所以可以尽可能的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热情。适当的游戏运用,有时候会得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游戏的形式可以开拓同学们的思维,更加适应时代所需。多元化教学要求同学们不仅仅做到学习好知识,还要同学们能够有更加活跃的思维。游戏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发散思维,提高同学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弊端的同時,还可以让学生全方面发展,更加适应时代所需。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加入游戏元素,老师一方面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在快乐中进行识字。
(二)先读再写,做好铺垫和积累
低年级的学生们尚未进行过系统的识字学习,这个时候的识字教学,就要为学生们做好开始识字的铺垫,其中阅读就是简单有效的方式。学生们现在没有大量的汉字基础,阅读可以让学生们建立起一个大概文字概念。在阅读中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文章,刚开始的文章不要过于复杂,而是要选阅读一些简单易懂的具有一定寓意的短文,使学生在认识文章中的故事的同时对文字有了初步的印象。
(三)老师引导,学生们自己动手,增强自学
在小学语文中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们识字的能力,所以学生们的兴趣培养显然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们可以运用各种办法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对于语言的兴趣。只有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让学生们拥有对于文字的爱好。但是,老师是帮助学生们练习识字能力的开端,学生们自己的学习才是进行不断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学生们经过自己的学习得到的知识,显然会比老师灌输的更加牢固,学生们在不断的自学中,经历了更多的阅读,同学们所得到的会比仅仅在课堂上的学习拥有更多的文字储备量,所以课下的自我学习是小学语文识字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结语:
小学时期语文的学习,识字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识字的训练是帮助他们进行更长篇幅识字的基础。识字的训练,学生们还没有真正培养出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时,老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们对汉字建立起一个概念,帮助学生们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以读促写,让学生们做好积累,不断提升,利用学生们需求认可的心理特点,给予奖励和鼓励,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对于语言的喜爱。学生们在学习到识字方法后,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自学,学生们经过自学可也更加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做做能力。最终,识字能力的培养,会多方面的帮助学生们的学习,帮助学生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菉溪小学为例[J]. 张晨.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1)
[2]汉字文化信息合成教学的基本构想[J]. 程大琥,龙文希,程罡.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02)
[3]汉字专题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探究[J]. 王美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