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铸就师德之魂
2018-10-21王丽新
王丽新
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内心深处”。由于师爱中蕴藏着多方面的社会内容,它的功能也就具有多面性。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职责。《爱心与教育》一书里面朴实的文字,一个个真实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无一不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这都是师爱的真谛,师魂的体现。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用爱去进行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平等教育是师爱之基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施爱的对象是学生集体,学生集体是由一个一个的学生组成的。尽管他们的身心发展各具特点,各有差异,但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教师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要偏爱。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是良好师德的基础,是为人师者起码应该做到的。
《爱心与教育》一书中的鲜活事例告诉我们,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必须是平等的,即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每个教师都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选择优秀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学生根本就不存在优生、中等生、后进生,每一个都是好孩子。那么你不论是用温和的劝导还是严厉的批评,让学生体验你那份挚爱和真诚,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诚然,在现实的教育中,确实存在师爱不公的现象。有的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关爱有加,对成绩差的学生则另眼相看;有的老师在学生与别班的孩子发生冲突时,总是偏袒自己班里的学生;还有的教师视学生的家庭差异对其关爱也有所差别。如此种种缺乏公正的爱,在滋润了少数学生的同时,却伤害了更多的心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如果教师的语言、行为稍不考虑,就很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不论出生贵贱,不论学习好差,不论是否本班学生,我们当老师的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二、尊重学生是师爱之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都渴望得到学生的尊重,但是,老师也要懂得尊重学生。因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更敬重老师。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只是在年龄上比老师小,正因为如此,才需要老师的教育,老师以身作则,通过尊重学生,让学生明白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完整的人格特征,尊重学生,首先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态度、兴趣、情绪情感等。学生年龄虽小,但其人格是完整的,需要加以尊重。学生和成人一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自尊心受到保护时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他进步;当自尊心受到损伤时,会产生逆反心理使其行为向教育者所要求的相反方向发展。
2.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十分必要。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教育学生就不能整齐划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教师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允许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赏识学生是师爱之道
不懂赏识,不愿赏识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也许我们的老师并不在乎,可我们的学生却很在乎。
赏识学生,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也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教师要亲近学生,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要信任和激励学生。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学生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当学生有进步时,需要得到的是认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曲时,需要给予的是安慰;当学生犯了错误时,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的鼓励。一句“你能行”,或许会使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
關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是调节师生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要真心关爱的成长进步,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学生就会健康的成长,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用健康的人格、聪明的智慧、丰富的知识去回报我们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