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探讨
2018-10-21张天晓
张天晓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多元化意识与思想开始出现,共同构成复杂的社会认知体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无疑是民生问题中的重要任务,其工作任重而道远,每一步都要走的踏实有力。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持续增加而2017年则堪称为“最难就业季”,这一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800万人。大学生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之中,体现出的不仅仅是竞争的激烈,更是多元化的就业取向。
一、大学生就业取向的新特征
1.就业观念理性
经过实践调研发现,当代高校毕业生理性化的就业观念愈发稳固。笔者在所在的学校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200名2017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毕业生对社会经济形態和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较为清晰,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够本着务实谦虚的态度求职就业,很少存在好高骛远的情况,同时学生普遍也没有表现出悲观的情绪,对于即将到来的就业,都有着较为充分的准备。其中部分学生选择自主择业,这些大学生利用现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搜索相关的就业信息和人才需求,通过参加招聘会等方式参与就业活动。在高等学校内,针对应届毕业生,也都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在“生本理念”的指引下,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系统规划不同职业发展所需的模式和路径,尽可能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明确发展方向。
2.就业取向更加多元化
从就业价值取向角度来看,是由大学生对于自身人生评判和价值选择等多种因素所影响和决定的,在就业价值评价体系中,包括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多项指标。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在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取向中,呈现出更加务实的趋势,同时,也体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这种转变主要受到社会形势的影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一部分学生追求较高的经济待遇,一部分大学生比较注重工作内容,倾向于有挑战的工作,一部分大学生工作追求稳定。比如说,很多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更加考虑求职成本和工作实际情况,对于工作要求比较低,比较务实,总体来看,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概有30%的学生能接受较低水平的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取向变化的内在原因分析
1.经济“新常态”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属于意识形态的领域,要受到现实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要受到经济总体形势的影响。虽然我国经济同世界总体水平相比,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同期相比,速度已经明显放缓。
2.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求职心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社会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的出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当中,一方面有自身的能力考量,另外一方面也要受到社会观念和评价因素的左右。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之下,高校毕业生多元化的就业观念应运而生。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一般都要考量多种因素,首先薪资问题最为重要,同时要考虑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
3.“90后”心态影响就业取向
虽然大学生就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体现在最后仍然是自身内心的一个选择过程。在现在的就业主体中,绝大部分都是“90后”,这些“90后”学生相比过去的大学生,身上有着更多的时代印记和时代特点,现在拘泥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学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愿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注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代入感。同时,“90后”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也更广了,这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此外,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90后”大学生都没有吃过什么苦,所以到偏远地区工作的意愿就很小,也不愿意扎根基层实现自身价值。
三、强化大学生就业引导工作
1.尊重大学生自身主体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根本,不仅是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是指导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则。2008年教育部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教学要求》一文中要求,各大高校对应届毕业生要开展就业培训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课程教育体系,贯穿学生的高校学习生涯。面对“90后”学生,在就业指导过程当中,要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将“生本理念”运用到就业指导中来,为高校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2.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公布的《应对中国人才短缺》的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大学生明显就业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大型企业要求,仅有10%的学生能胜任大型跨国企业工作的要求。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还要将信息化建设与就业指导紧密结合,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职业测评、网络辅导、网络课程等服务内容。
3.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择业观念的变化较大。其中出现的拜金趋向愈发明显,高等院校作为就业指导部门,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引导,教育学生养成现代的健康就业观念,脚踏实地开展工作,从基层做起,通过有效准确的职业规划,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四、结语
作为重大民生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关注层面。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高校大学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就业意愿和就业取向,其中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就业难,难就业”的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更加理性和务实,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取向更加多元,随着“90”后学生走入社会,在就业选择上,有更多的兴趣考量和个人因素考量,体现出复杂而多元的特征。在指导学生就业就业过程中,要发挥高校和社会的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摆正自身位置,实现自身能量的有效发挥,选择合适的工作,完善就业指导和就业扶助体系,实现社会需求和个人求职意愿的有机融合,共同打造新型现代化就业体系,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人们对中国教育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