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微生物检验现状分析

2018-10-21李晶晶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微生物现状分析检验

李晶晶

摘要:微生物检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具有方便、简单、有效的特点,微生物检验给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但是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个体微小,部分微生物对于培养环境的苛刻要求等,而且还存在一系列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等,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不高,在辅助临床诊疗的作用并不理想。因此探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对临床诊疗和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现状分析

1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1.1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

在临床的微生物实验中,大多数为要求较高的高精度实验,同时,检验结果以定性结果为主,检验人员的主观判断和操作技能都会影响检验结果。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有可能影响实验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巨大差异。目前,基层医院的微生物检验面临的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问题十分严重,甚至有些医疗机构根本没有专门的微生物检验人员,而由其他人员兼职。另外,还有一些检验人员由于害怕污染而缺乏敬业精神,工作马虎,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可信性。

1.2标本质量控制问题

1.2.1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过程不规范

在微生物临床检验过程中,样品采集往往是由临床医护人员而非检验人员进行的。因此,在样品采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对微生物检验的样本采集要求不清楚,造成采集过程不规范,使得样品被污染或者采集错误。有些样品虽然采集到了致病菌,但是量太少无法进行分析或者采集到了其他菌种,都无法得出正确的检验结果,从而对临床诊断产生误导。例如,在采集患者痰液样本来判断患者是否下呼吸道感染时,患者需要先用清水漱口3次后,再用力咳出痰液,进行采集。

1.2.2样本采集时间问题

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不仅与样本的采集方式有关,同时样本的采集时间也是决定其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一般的样本采集应当在早期、症状典型期和服用药物之前进行。有些患者已经服药,则应至少在停药3天之后再进行样本采集。样本采集人员有时并没有仔细区分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样本采集而盲目进行,使得采集样本不符合样本采集时间,造成样本检验结果不可信。

1.2.3微生物样本运送与保存的质量控制问题

对于微生物这种特殊的样本来说,样本保存是否合理,运送过程是否污染,是保证目标微生物具有活力,保证样本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因此,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运送和保存条件。例如,淋病奈瑟菌对低温条件较为敏感,在送检之前应当将其置于室温下保存等。而在实际的样本运送和保存过程中,一些检验人员不熟悉或者没有认真区分目标病原微生物的特性,不加区别统一运送,结果造成样本无法使用,只能重复采集,造成浪费。甚至在样本的运送过程中,没有注意卫生和自我防护问题,发生样本甚至是医务人员的感染,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1.3工作流程缺乏规范

规范的工作流程是保障检验结果正确的前提基础。目前,医疗机构对于临床微生物检验没有相应的工作流程规范,或者对规范的执行力度不够。我们以检验报告的填写为例。微生物检测报告是重要的临床诊断凭据,而有些检验人员在填写检验报告时,未对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描述,使得检验结果模棱两可,也没有给出涂片观察结果,使得临床人员无法判断,最终造成检验工作结果浪费。

2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优化措施

2.1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配制必须符合相关操作标准与要求,否则将对检验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结合笔者多年临床检验经验,总结了以下培养基配制中需要注意的质量控制事项:第一,培养基的配制日期必须明确标记,保证固定培养基在接种前无菌落,并保持适宜的硬度,液体培养基则要清澈,倒管内的液体元气泡应充盈;第二,不定期对pH检查,对于有指示剂的培养基,必须保持其颜色正常,pH值在规定范围的±0.2之内;第三,琼脂平板倾注的体积应控制在15mL左右,倾注过程中斜面高度应为试管的2/3左右;第四,培养基必须在无菌生长的条件下才可以使用,而且要在温度恒定位36℃的培养箱内过夜,检验人员随机对培养基进行无菌实验,一般抽取5%~10%即可;第五,使用前要对培养基进行仔细的观察,看其是否出现变质现象,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2.2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当细菌标本送至检验室后,应加强标本涂片、接种、生化鉴定与药敏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标本的质量是否达标,将直接关系到细菌学检验的实际质量,所以,在细菌学检验中必须注重标本的验收工作,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下呼吸道标本的验收:检验人员可以采用直接涂片、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等方式,10-25个鳞状上皮细胞、低倍镜、大于25个白细胞、低倍镜的痰液标本视为合格,尤其适用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第二,血标本的验收:检验人员首先要测量采血量是否符合要求,其次要检查血液标本是否出现污染、渗漏、破裂等现象;第三,脓标本的验收:根据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要求进行采集,并无菌送检;第四,尿液标本的验收:检验人员应特别注意觀察尿液标本的无菌容器塞是否塞紧或被尿液浸湿;第五,大便标本的验收:检验人员应仔细观察标本的颜色与性状,不得使用棉签进行标本采集,容器外部有大便的标本可能被污染,应要求患者重新进行采集。

2.3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加强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不但保证了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而且还是减少医患纠纷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检验人员在出具检验报告时,存在不负责的问题,并没有对于相关检验结果进行认真的复核,从而导致一些检验报告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制定严格的检验报告质量控制制度,并且加强院内审核与管理。例如:本院构建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三级报告制度,即一级报告:标本培养中呈现阳性,应立即口头通知临床;二级报告:报告细菌种属的初步鉴定结果即直接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三级报告:报告细菌种的属名即标准抗菌药物的敏感结果。

2.4加强实验室管理

提高检验结果质量实验室检验是微生物检验的核心部分,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对于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是提高检验结果的必然要求。检测仪器大多为十分精密的仪器,长时间使用后很有可能会因为缺乏保养和准确度下降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因此,实验室的专门仪器应当有专人进行负责。另外,微生物检验要求实验室必须保持无菌环境,包括室内清洁、操作台严格无菌等,避免样本污染。

2.5加强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与交流

在日常工作中,检验工作人员与医护人员应当定期举行交流会,就检验报告的填写、采样规程、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等进行沟通,在保证医护人员能够读懂检验报告,做出正确诊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意义是十分复杂的,缺乏交流和沟通,有可能造成误诊,需要引起检验和临床诊断双方的共同关注。

结束语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不断发展,检验过程的不断的细化,从业人员在不断的增加,这些问题都使得整体的检验质量仍然有待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坚持正确的样本采集方法,其次,保障样本的时效性和运输速度,再次,提升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阙肖冬.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2017,10(12):750-751.

[2]爱伟.如何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J].中国医药指南,2017,10(8):299-300.

猜你喜欢

微生物现状分析检验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红树林微生物来源生物碱的开发利用
微生物对垃圾渗滤液中胡敏酸降解和形成的影响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