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帝内经》与运气学说

2018-10-21向光维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黄帝内经

向光维

【摘 要】《黄帝内经》中的《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和《至真要》七篇大论从气化角度认识并且推演了气候变化以及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的影响,它的贡献并不是单纯的创立了中医运气理论学说的根基。还提出了独特的病因病机、治则和养生理论。直至今日还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黄帝内经;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1 年代及真伪

对于“运气七篇”的成文年代,罗会斌[1]从文献记载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战国说、汉代说、唐代说等三种观点,并分析认为汉代说较为可靠。宋代林亿等《新校正》,对王冰将“运气七篇”补入《素问》提出质疑。指出“此七篇乃《阴阳大论》之文,乃王氏取以补所亡之卷”[2]。后世医家针对“运气七篇”究竟是前人遗书,还是王冰伪撰,一直持论不一。有学者[3]认为“运气七篇”不是伪书,是《内经》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范行准[4]从内容上将“运气七篇”与《内经》其它篇章进行比较,认为其理论直接源于《内经》早期篇章。对于“运气七篇”具体成书年代以及真伪,限于目前的文献资料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

2 運气学说梗概:

2.1五运;是用十天干配木火土金水来解读天地气象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其中包括大运,主运,客运三种。

2.1.1大运:主管一年的气候变化,五行属性与天干相同,分为太过或不及,根据天干的奇偶来判断某运的太过与不及,奇数为阳就是太过,偶数为阴就是不及。从每一年的大寒开始起运,不同运气的太过或不及,按照五运、五行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来影响其对应的相关的脏腑产生疾病。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木运太过的壬年,风气盛行,易出现风证,木乘土又容易出现脾土疾病;木运不及的丁年,多见燥气盛行,易出现肺金疾病、燥证……寒证;水运不及的辛年,多见湿邪流行,易出现脾系疾病、湿证。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对大运的不及和太过也有详细的描述,包括气候特点,影响疾病发病规律等等。其中还有平气之年的论述:地支的司天之气跟天干处于生克状态就可能会出现平气之年,如天干太过但地支司天抑制他,如戊辰、戊戌年就是火运的平气之年,庚子、庚午年就是金运的平气之年等等,同样天干不及地支司天之气也可以生化资源他,如乙卯、乙酉年这种司天之气与大运相同属性的可以补助不及的大运,使大运得到补助。

2.1.2 主运:即我们常说的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初运主春,二运主夏,三运主长夏,四运主秋,五运主冬。

2.1.3 客运:客运以每年的大运作为初运,再根据五行制化规律推算出其他客运,共有五运,对气候及人体影响程度弱于大运。

2.2 六气:将风、热、火、湿、燥、寒分别配以地支和阴阳五行来推测每年的岁气和一年六个时段的气候变化规律,包括主气、客气和客主加临。

2.2.1 主气:共有六气,从每年的大寒开始到春分分为一步,即二十四节气被分为了六步,主要调控一年的正常气候变化,主气以厥阴风木为一步,二步少阴君火、三步为少阳相火、四步为太阴湿土、五步为阳明燥金、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年年如此分为风火热湿燥寒六步循环来调控季节及影响人体。

2.2.2 客气:也有六气,包括,在泉之左、司天之左、司天、司天之右、在泉之右、在泉。司天是客气的三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曰:“岁半之前,天气主之”。故司天之气除了主管三之气的季节还主管上半年气侯变化,在泉为客气的终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曰:“岁半之后,地气主之”同样的在泉还主管下半年气候变化

司天确定后,按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的顺序推,确定一年客气六步,如子午年份,司天为少阴君火,即三之气为少阴君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为少阳相火,终之气在泉为阳明燥金,初之气为太阳寒水,二之气为厥阴风木。[5]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分别描述了气候及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并且据此推断出容易影响人体健康的疾病类属。如子午年:“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喘呕、寒热、嚏鼽”即上半年热气流行,气候多热,多见热性病变和本系心脏疾病,火胜则克金太过,因此易引起肺脏的病变。

2.2.3 客主加临:就是流动的客气与固定的主气相遇的意思,关于主客相临有以下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总的说来就是客气生(克)主气为顺;主气生(克)客气为逆。同气相加亦为顺。

由于面对复杂的自然现象与万物生命,单纯地应用阴阳学说发展形成的六气系统,或五行学说发展规范出的五运系统,均难以给予自然现象一个完美的解释,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更好的阐明那些复杂的问题。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3 学术观点与贡献

七篇大论着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亢害承制”的制衡观,“循环往复”的圜道观等;也提出了三因制宜,以平为期,治病求所属等治则。同时还有独具特色的“六气胜复”、“择时用药”等极大地开阔了中医治疗的思路。

4 现代研究

现代学者利用计算机,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运气理论的研究极大的拓展了五运六气的使用范围:包括气候的预测,疫病的流行,出生时间的体质,各种疾病与运气学说的相关性以及择时用药等等观念。从运气学说的流行开始,伴随着的质疑之声也从未间断,比如邢玉瑞[6]认为以运气推演的气候模式变化预测疫病的流行,是缺乏充分科学依据的,其结论也缺乏科学性。现在对于运气学说的研究正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期望各位学者能够借助现代科技对运气学说的实质性能够进一步的阐明、证实,以冀运气学说成为对中医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有新的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参考文献

[1]罗会斌.中医运气学说与汉代象数易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2002..

[2]《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3]方药中,许家松《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4]范行准五运六气学说的来源[J]《医史杂志》第三卷,复刊号,1951

[5]宋昊翀.出生时间五运六气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学,2017

[6]邢玉瑞.运气学说与疫病预测评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06):1247-1250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
论《太一生水》的“生命生成论图式”特征
从冬病夏治论三伏贴之刍议
《黄帝内经》修辞格英译研究
养心的境界
浅谈黄帝内经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黄帝内经》的阅读理论
《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