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图书馆空间职能优化现状与启示

2018-10-21张颖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优化

张颖

摘要:空间变革已经成为当今图书馆所必须面临的课题之一,空间职能优化和转型升级被国内外众多图书馆列入其战略发展计划中。通过分析这些战略规划和图书馆协会白皮书,总结了国内外图书馆空间职能发展现状和优化措施,并由此得出我国图书馆空间职能优化的一点启示。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职能;优化;战略规划

Abstract:The optimization of space fun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re included in the strategic plan of many 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strategic plan,the paper sums up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the space function,and obtains some enlightenment of the space function optimization for our libraries.

Keywords:Library Space Function Optimize Strategic Plan

引言

空间、资源和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要素,而空间则是图书馆最显著的标志。传统图书馆的空间职能主要是用来藏书,其核心服务是书刊借阅及其他相关功能,主要通过采访、编目、浏览、借阅等不同服务环节进行空间的划分使用。因此,传统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包括藏书空间、借阅空间、图书采访编目工作以及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内部空间。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使用电子资源,到馆检索使用纸质资源或咨询服务的读者正逐渐减少。读者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空间的利用逐渐弱化,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实体图书馆价值的思考和质疑。美国图书馆和信息资源委员会预计,到2024年,更多图书馆将被改造成能提供学术支持服务的学术共享中心[1]。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17年白皮书指出,美国研究图书馆继续分配新建或重新装修的空间来支持学习和研究,如个人学习,学习辅导,或是教师授课[2]。空间变革已经成为当今图书馆所必须面临的课题之一。

空间职能的变革是图书馆为适应读者需求变化而开展的服务变革,是通过创新空间环境、创新服务的设计为读者带来全新体验的过程[3]。空间职能优化和转型升级被国内外众多图书馆列入其战略发展计划中。笔者通过分析这些战略规划和图书馆协会白皮书,总结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空间职能发展现状和优化措施,并由此得出我国图书馆空间职能优化的一点启示。

1 图书馆空间的评估和规划

随着图书馆空间职能的不断变化,空间价值已经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图书馆的现有空间是否发挥了最大效能,能否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否促进了学术和科研的发展进步,未来改进创新的方向都是图书馆空间变革需要考虑的因素。美国高校图书馆大多都是从了解读者需求、评估图书馆空间使用情况入手,对图书馆空间进行重新规划。

杜克大学图书馆在其战略规划中提出要定期评估所有图书馆空间的使用情况,并力求空间的使用计划与用户需求相一致。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指出要对当前的图书馆使用空间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建议做出相应改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图书馆根据读者的使用数据和调查问卷来改善图书馆空间[4]。在制定空间发展规划时,很多图书馆还会采纳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建议,让他们参与制定规划。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在其规划策略中提到,与图书馆的利益相关者(教员、学生、毕业生、科研群体)合作来提升图书馆的使用体验。多伦多大学图书馆计划与学院中所有员工合作,来优化中央图书馆的翻新计划,创造一个先进的学习合作空间[5]。北京大学为解决图书馆设施老化,空间饱和,教师和学生需要研讨室等问题,需要对旧馆大修和重建,就在图书馆主页进行“2020我想要的图书馆”修建方案征集活动,为校内师生创造一个更灵活、更舒适的学习环境。

2 图书馆物理空间的拓展与改造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中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服务是与馆藏服务联系在一起的,不断增长的馆藏文献数量占据图书馆空间的很大一部分,读者服务受到局限。为了满足读者所需要的服务,大部分图书馆开始拓展和改造物理空间。

2.1建立新馆

建设新馆是最直接的图书馆增加物理空间、缓解馆藏空间不足的方式。牛津大学图书馆提出将人文学科图书馆新楼建设在拉德克里夫天文台街区的计划,新馆建设将充分考虑科研和教学的最新需求。多伦多大学图书馆计划建立罗伯兹空间,该空间可以容纳1200个座位,另外还拟在市区校园里建设罗伯兹图书馆,以满足提供高质量学习空间的需求。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图书馆到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纷纷建设新馆,馆舍越来越大,服务模式也日趋多样。

2.2优化物理空间

建设新馆虽然可以扩大馆藏,但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保障,所以很多图书馆都计划优化现有的物理空间,希望可以向读者提供更多空间来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和科研活动。比如一些数字化馆藏替代纸本馆藏,可以节约出一定空间,重新思考这些空间的功能,也给图书馆带来了一些新型的空间服务,如学生咨询区、创新型教室、合作空间、媒体创作中心等,还可以有教室、演示厅、学习区和一些读者社会交往型空间。

2.2.1缩减纸本馆藏空间

很多图书馆通过使用密集书架或者将部分使用频率低的书刊,如已有电子版的纸本期刊、中文图书复本、长期无人借阅的小语种图书等迁移到储存图书馆,腾出部分馆藏空间,增加空间服务区域。比如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该馆在25英里之外建设了一座可藏书800万册的储存图书馆,然后把总馆的书库藏书运到储存图书馆收藏,再进一步把书库改造成可以提供空间服务的新馆,既解决了藏、借、阅物理空间的问题,又为读者提供了新的空间服务[5]。许多图书馆开展馆藏空间合作共建和资源共享工作,如研究型资源保藏联盟就是由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和纽约公共图书馆共同使用,存储有1000万册低流通率纸本资源[6]。北加州区域合作存储图书馆是由伯克利大学图书馆与加州大學北部分校及加州州立图书馆合作共建共同使用[7]。

2.2.2增加自主学习空间

图书馆是知识高度密集的场所,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学习功能,特别是对于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来说,图书馆的学习空间是读者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场所。许多图书馆在远离噪音和人流的区域,为读者提供便利舒适的学习空间。如北京大学在馆内设立了自习空间,共有自习座位4000余个,分布在各阅览室及楼层通道,专设自习室。如遇假期,图书馆会根据读者数量调整自习区域。

2.2.3设立小组协作空间

信息时代的学术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协同性和信息共享性,小组会议、学术讨论、科研专题讨论在读者学术活动中的比例不断,社交化的服务功能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之一。所以图书馆除了提供读者查找资料、阅读文献,自主学习的空间,也需要能够提供适合相互交流、讨论的场所,提供激发学习热情和创作灵感的空间。2014 年 ACRL 发表研究图书馆七大趋势,其中一大趋势是协助学生成功,图书馆内设立 MakerSpace 中提供学生创作 (Creation)、协作 (Collaboration) 、创新 (Innovation) 与创业(entrepreneurship)[8]。大英图书馆在《大英图书馆2020愿景》中指出未来人们将继续把图书馆当作“交互式研究空间”使用。学习及学术交流将超越线性信息流的限制,呈现更多合作性及对新技术的包容性[9]。越来越来多的国内外高校图书馆设立小组学习间以支持合作学习。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为支持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活动,共设有小组学习间共40多间,提供白板墙、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2.2.4建立技术与媒体空间

当今时代,教学和科研模式的创新发展、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正在促使图书馆不断进行馆舍空间的革新,搭建多类型的空间区域,提升图书馆的吸引力。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2015年报告指出,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图书馆多年来为学术研究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还创建新的设施,包括GIS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教学和学习共享空间[10]。美国西北大学图书馆在规划中指出,希望构建将专业知识空间、数字作品的创造区域、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服务、21世纪信息通道、多媒体技术连接起来的学者空间;为计划举办的公共活动(演讲、表演和高质量的展览)谋划空间,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完美,图书馆的空间价值更加多样化。北京大学图书馆多媒体研讨室可供北京大学师生免费在线预约使用,可利用其空间及多媒体设施开展学术讲座、研讨、会议、音乐欣赏、论文答辩或其他学术交流活动[11]。

3 构建数字学术空间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读者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习惯发生了变化,读者已不再满足传统的功能空间形式。2012年,维克多·泽维斯基(Victor Zverevich)对虚拟空间的定义做了描述,他认为除了实体的物理空间,还有不可见的图书馆空间由网络服务器、计算机及存储空间、通讯、互联网等构成,用于支持读者访问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并称之为“虚拟图书馆空间”[12]。

3.1 共享空间

共享空间将空间、资源、馆员融为一体,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了综合资源,创新了图书馆的服务。目前,共享空间主要是指的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和科研共享空间或知识共享空间。国外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创新服务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利用SNS 社交网络如Facebook、Twitter 等构建服务社群拉近图书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对用户的了解。此外,国外图书馆还积极使用SNS 进行共享空间服务营销服务,设计新颖有趣的社群活动如真人图书馆服务、游戏服务等吸引用户对共享空间的关注和使用[13]。2004年,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首次被beagle提出,现在学习共享空间已经是很多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改造项目,该项目将打造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职能化教室,提供个人学习指南、学习机会和适合的集体工作空间。我国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设有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 & Learning Commons)[14]。科研共享空间较之信息共享空间更多地侧重于对用户科研服务功能的实现。如英国剑桥大学的科研共享空间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包括科研协作化服务、科研数据化服务、科研论文相关服务、科研参考咨询服务等。

3.2 数字学术中心

数字技术所包含的社会化媒体、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工具等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得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习共享空间、数字学术空间、资源开放共享、服务整合等图书馆的新形态成为可能;数字学术的理念与实践,使得平等对话、在线互动、开放讨论、程序透明的学术交流新模式的构建成为可能;数字学术的跨学科研究导向,使得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范式成为可能;数字产品的多样化,意味着图书馆数字文本、图像、音乐、数据集等数字化学术产品的多元化。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提出了“在物理和虚拟图书馆空间进行投资”的目标,并制订了与之相应的发展策略。西北大学图书馆希望通过打造“智能空间”(Smart Spaces),支持视频会议、跨国专家研讨会等,让用户跨越物理障碍,与更广阔的世界发生联系。香港中文大学数字学术服务包含了数字学术研究项目支持与咨询等服务、空间-数字学术实验室、适用于脑和移动设备的多种专業工具、数字人文研究项目、数字化服务馆员等多项内容。在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数据管理和利用方面,布朗大学数字学术中心可以提供存储、可视化分析、元数据创建、资源支持等一系列研究服务 [15]。

4 图书馆空间职能变化的启示

当前的信息环境下,读者不用到馆就能获取大量电子资源。图书馆的空间需求、空间类型、空间功能和空间服务都需要创新,国外很多图书馆都把空间重组列入战略规划当中。

4.1图书馆空间规划及变革

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设计者把读者需求放在首位,这就需要图书馆的设计者首先应对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有合理的认知,才可能对馆舍空间设计和布局有计划的进行设计。一方面,图书馆有保存、传承人类文明的历史功能。另一方面,图书作为学习空间、研究空间、服务空间、社交空间等又被赋予新的价值。在进行空间重组时既要考虑本单位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还要考虑能适应未来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拓展优化物理空间的同时也能为数据分析和研究工作提供环境保障,按需搭建多类型的空间区域,满足不同类型空间的需要。

4.2图书馆空间的使用情况评估

图书馆的空间使用情况需要进行持续评估,随時调整空间布局,以利于图书馆各种空间服务发挥最优效果,促进读者的互动交流与学习创新。

在现今图书馆服务发展驱使下,新的图书馆馆舍建造和改造都趋向打破传统图书馆库室之间截然分离的布局,实行全面来访式的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一体化、大开间的布局模式目的就是通过将典藏、借阅、检索、咨询、管理五大功能合而为一,实现馆藏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现代的图书多而杂,要想合理地布置就不能以墙壁为界将不同种类的图书分隔两地。图书的分布可以和其他功能区域相结合,各种类型文献互相交叉存放,使读者身处图书馆就有与书本紧密结合的即视感。这样的开放型布局灵活可变和使用功能的通用多样,适应藏、借、阅一体化的需要。全开架大开间布局,带给读者开放空旷的轻松感,各种文献资料布局具有开放性、随意性和自主性。但有变革就有挑战,新的开放式的布局模式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传统工作模式提出很大的挑战,扩大了的工作面和现有工作人员不够,服务的不到位,以及专业服务人员的缺乏是各馆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图书阅读量成为一个地方文化建设程度的重要参考点,而图书馆也成为广大普通市民学习、休闲的地方,所以公共图书馆在馆舍的布局过程中应多想、多研究,从各个成功的图书馆建筑中汲取精华,形成合理的图书空间布局,更便捷服务于读者是图书馆人工作的重点。不同的图书馆空间设计应该具有不一样的审美特点,但它们总是通过空间变化的丰富性与空间秩序感的统一引导并激发出读者的强烈的求知欲,更激励着图书馆人不断的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ACRLVAL Cmte Trends Analysis 2016[EB/OL].[2018-1-3].http://www.acrl.ala.org/value/wp-content/uploads/2016/04/VAL-Cmte-Trends-Analysis-2016.pdf

[2]Academic Library Impact:Improving Practice and Essential Areas to Research[EB/OL].[2018-1-3].http://www.ala.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content/publications/whitepapers/academiclib.pdf

[3]强菁,黄扶敏. 美国高校图书馆空间评估研究及启示[J]. 图书馆建设,2015,248(2):92-95.

[4]周晓燕,吴媛媛. 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拓展研究——以19所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空间战略规划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1):40-45.

[5]肖珑. 后数图时代的图书馆空间功能及其布局设计[J].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0):5-10.

[6]刘伟,陈锐,张甲. 数字环境下研究型图书馆的空间利用变革[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5):42-45.

[7]司莉,潘秋玉. 国外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文本形态及内容特征分析——以部分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1):32-39.

[8]ACRL:Top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A review of the trends and issues aff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 [EB/OL].[2018-1-3].http://crln.acrl.org/index.php/crlnews/article/view/9137/10062

[9]British Library:2020 Vision[EB/OL].[2018-1-3].http://www.bl.uk/aboutus/stratpolprog/2020vision/2020A3.pdf

[10]ACRL.Academic Library Contributions to student success:Documented Practices from the Field,January 2015

[11]北京大学[EB/OL].[2018-3-3].http://www.lib.pku.edu.cn/portal/cn/fw/kongjiansheshi

[12]Zverevich V. Real and virtual segments of modern library space[J].Library Hi Tech News,2013,29(7):5-7.

[13]张颀. 国外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新发展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3):159-161.

[14]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EB/OL].[2018-3-3].http://www.las.ac.cn/others/ic.jsp

[15]盛兴军,介凤,彭飞,等. 数字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变革与服务转型——以美国布朗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论坛,2017(5):133-143.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企业战略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2D+3I”五步构建企业战略规划全景模式研究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浅析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价值、存在问题和实现途径
合肥都市圈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战略研究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
探析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