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研究
2018-10-21张月霞
摘要: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新理念成为了新时代高校教育的诉求。“互联网+教学”促进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本文分析了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互联网+”时代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应对策略,对 “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一、引言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至此,“互联网+”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运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推进自身行业的转型与发展[1]。“互联网+”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行业与互联网知识、技术相结合,提高自身生产要素最优值,在各行业中融入、深化互联网成果,从而形成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企业模式,以此适应行业发展潮流,促进本行业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深深影响着我国各个领域[2],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在高等学校在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需要做出的应对策略。
二、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等工程教育以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为基础,主要目标是培养出兼备科学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社会型人才。工程的社会性质使得工程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教学与社会之间无法完美的结合导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1.课堂形式和教学内容单一
传统课堂是由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方式使得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只限于书本内容,知识体系不投完善。“互联网+教育”为课堂形式带来了转变,其中一个便是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摄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使得知识来源多元化,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课堂教育,学生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上课,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很好的消化课上内容。“互联网+教育”使的教学空间发生了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任何地点在互联网上自由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方便控制学习的进度。另外,学生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一些工程实践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2.教师角色急需转变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两者之间虽然有交流与互动,但是由于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除了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注重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之后,可以在互联网上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三、国内外互联网教学创新及启示
1.微课
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OML微型课堂是微课的初级形态。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胡铁生[3]在2011年发表有关“微课”的论文,基于我国部分地区教育资源利用率低、课堂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教育现状,分析了更深层的原因,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兴教学方式。“微课”指制作时长5-10分组的小视频,总结概括课程的重点、难点,一个视频讲解一或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效果较好,有聚少成多的作用。
“微课”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教育部举办面向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的微课大赛,旨在引导全国教师把教学内容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解决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问题[4][5]。
2.慕课
慕课是在互联网上开放课程,线上进行教学过程、课程分析以及学习讨论等活动。这一概念由加拿大教授Stephen Downes和George Simens提出,后期由于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大学的推动,迅速在全世界流行[6]。
慕课的出现打破了教学的封闭性,传统的大学只能对自己注册的学生进行教育,而慕课可以让非本校学生和社会人士共同分享慕课的知识。公众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空间,不必受学校上课时间和教室面积的限制,学习进度也由自己掌控,解决了跟不上老师教授进度的问题[7][8]。慕课还扩大了知识交流的人群范围,不再将交流局限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加深了校级教师间,校级师生间以及学习与企业间的交流,多维想法的碰撞有利于知识的融合和创新。
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结合起来的新课堂形式,它把微课、慕课、线下学习综合起来,可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9][10]。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是,学生先行在互联网上进行教师布置好的微课或慕课的学习,教师再进行线下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上课时只来得及记忆和理解初级层面的知识点,没法和老师很好的交流达到深层次的应用,而翻转课堂把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到了课堂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多进行互动交流,教师的作用更多体现在解答问题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学习模式固然有优点,但是如何督促学生在课堂外学习是有待商榷的。
四、“互联网+”时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应对策略
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不仅仅是学校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学生,都要在认识和行为上作出转变,才能共同推动“互联网+教育”的推进[11]。
1.学校方面
1)加强互联网校园建设
不论是微课、慕课、翻转课堂,都少不了互聯网的接入,所以解决互联网设备在学校的投入和使用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学校应为所有教室和实验室配备了新设备,安装了相关的各类型软件,并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账号登陆网站。此外,教师也可以方便的登陆网络,进行微课、慕课等各种方式的授课,方便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2)建立互联网教学评价体系
“互联网+教育”的提出使得学生的成绩评价系统面临着变革,现在的学生成绩评价更关注绩点的高低以及考试成绩的分数,而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转变了这种评价方式,学校应重新更新评价系统,加大学习过程分数所占比重,不再只重视学分和考试成绩,而是关注学生是否具备查找鉴别有效知识的能力,以及能否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际当中。对教师的考核也要转变成重点关注教师是否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能否培养学生运用课本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遇到的问题。
2.教师方面
1)强化对学生的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会在更多的时间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志不坚定的学生进行与学习不相关的活动,教师应该通过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在线学习时间进行考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学习意识。
2)提高自身授课水平
互联网在给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的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便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慕课等平台,加强与其他院校教师的沟通交流,观摩同课程其他老师的授课方式,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学习本专业最新的方向,及时完善自己对本专业发展方向的认识,形成深厚的知识沉淀,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
3)提升互联网教学能力
教学模式的日益更新敦促着教师以更先进的手段传道解惑,专业教师应该通过自行学习,或者参加网校类的信息技术培训,积极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技术,。教师应该提升对课程内容设计的把控能力,认真研究微课、慕课的模式,正确、准确的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特点建立一套合适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案。
3.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特点就是把主导权交到学生手里,其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能够有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学校和教师会对学习过程给予监督和引导,通过适当的在线课程管理系统对学生加以约束。学生自身也该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在没有他人督促的情况下,自主学习,主动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2)锻炼与人交流沟通的技能
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的同时,学生也应该努力锻炼与人沟通和焦炉的能力。互联网教学使得师生间的单向交流变成了校级间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学生在慕课等平台上,能够把自己学习到的、领会到的,用准确的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同时礼貌倾听他人见解,在辩论和反复沟通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传统课程中,学生习惯于只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不过多涉及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互联网时代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各种专业知识,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图书馆体系,专门开设课程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数据库和学习平台,快速获取想要的知识筛选有效信息。变传统的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总结与展望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学使得知识全球化变得可能、可行。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资源,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并提高了知识获取效率。“互联网+”时代的校园打破了空间局限性,教学环境不只在于校园,而在于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互联网+”时代的师生关系得到了改善和升级,不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提升了师生互动性,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互联网+”时代的课堂形式变得更加信息化,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源,自己控制学习进程。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虽然给教育带来了新变革,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互联网+”结合了互联网教学资源,学生却更容易被动漫、网络游戏吸引,教师对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将被取代,课程进程不可控性加大,大量教学技术的推广可能造成教育资源和教学技术的滥用和泛化。
在新旧教育方法碰撞的时代,我们要抓住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机会,也要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规避其缺点,加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相结合,才能形成正确、良好的教育生态链。
参考文献:
[1]解继丽. “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30(2):85-88.
[2]胡乐乐. 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 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2):26-32.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04):36-42.
[4]陈智敏,吕巾娇,刘美凤.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对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295个微课作品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08):20-27.
[5]卢行伟,李庆,田茂毅.基于微课特点的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1):175-177+180.
[6]曾晓洁.美国大学MOOC的兴起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14,36(07):32-40.
[7]魏英玲,何高大.欧盟高校“慕课”(MOOCs)的现状与发展及对我国高校“慕课”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05):30-37.
[8]曾晓洁.美国大学MOOC的兴起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挑战[J].比較教育研究,2014,36(07):32-40.
[9]姜艳玲,国荣,付婷婷.翻转课堂与慕课融合促进教学资源均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109-113.
[10]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王晓波,陈生萍,黄云,董坚峰.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102-108.
[11]郭宏伟.“互联网+”高等教育环境下微课资源建设研究——以中医学专业系列微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04):141-145.
项目编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课程建设项目“高频电子线路”(项目编号:2016KGYB18)、2016年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立项重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GJZD04)。
作者简介:
张月霞(1978-),女,河南安阳人,汉,博士,副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