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溶性止血纱布在先心病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渗血的效果观察

2018-10-21胡朋鹤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胡朋鹤

【摘 要】目的:观察可溶性止血纱布在先心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渗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儿童心脏中心ICU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渗血的先心病患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医用纱布进行压迫止血,观察组采用德纳泰可溶性止血纱布压迫止血,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24小时内敷贴的更换例数。结果:对照组24小时内有22例患儿需要重新更换敷贴,观察组仅有8例需要更换敷贴,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x2=9.685 p≤0.05 )。对照组需要更换敷贴1~6小时有2例、6~12小时5例、12~18小时7例、18~24小时8例,观察组需要更换敷贴1~6小时有0例、6~12小时1例、12~18小时3例、18~24小时4例。结论:可溶性止血纱布在先心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渗血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24小时敷贴的更换例数,降低感染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可溶性止血纱布 中心静脉导管 渗血

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靜脉导管(central veneous catheter,CVC)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患儿的抢救、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药物治疗及静脉营养, 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s, ICU),通常有40%~60%的患儿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先心病患儿,由于先心病的患儿年龄小,病情重,需要多条静脉通道,也需要使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血管活性药及静脉营养液等,因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为其用药和其他液体治疗提供了安全通道,有利于患儿的抢救和治疗。然而,中心静脉导管也常面临穿刺点异常的问题,穿刺口渗血的处理是其中之一,而且他往往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增加感染的风险。针对此现状,2015年6月—2016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ICU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探究,总结经验,采用可溶性止血纱布在先心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渗血的应用,可减少24小时敷贴的更换例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儿童心脏中心ICU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渗血的先心病患儿124例。纳入标准:儿童心脏中心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渗血的先心病患儿,留置时间≥24h;排除标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无渗血的患儿。其中男82例(66.1%),女42例(33.8%),年龄1~24月,体质量3.2~10.2kg。两组患儿均采用右颈内中心静脉留置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留置部位、病情、诊断、所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及营养状况和皮肤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材料

两组均采用深圳的益心达品牌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浙江奥奇公司生产的无菌透明敷贴(6.0cm×7.0cm);德纳泰可溶性止血纱布;普通医用纱布;洗必泰消毒液,无菌棉签,酒精棉球,一次性换药包。

1.3方法

两组患儿均由本科室经过院内静疗小组培训的小教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对照组: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更换敷贴。评估导管功能,采用180度或者0度移除需要更换的透明敷料,用酒精棉球避开穿刺点按照顺-逆-顺的顺序以8cm×9cm的范围进行消毒,自然待干后再用洗必泰消毒液以穿刺点为中心按照顺-逆-顺的顺序以8cm×9cm的范围进行消毒液,自然待干,取用3cm×2cm的普通医用纱布对折置于穿刺点处并用奥奇敷贴粘贴。在透明敷料的标签纸上标注置管时间、更换敷料的时间、置管长度、外露长度、更换者的姓名,并将标签贴于敷料边缘。

观察组: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更换敷贴。评估导管功能,采用180度或者0度移除需要更换的透明敷料,用酒精棉球避开穿刺点按照顺-逆-顺的顺序以8cm×9cm的范围进行消毒,自然待干后再用洗必泰消毒液以穿刺点为中心按照顺-逆-顺的顺序以8cm×9cm的范围进行消毒液,自然待干,取用3cm×2cm的德纳泰可溶性止血纱布对折置于穿刺点处并用奥奇敷贴粘贴。在透明敷料的标签纸上标注置管时间、更换敷料的时间、置管长度、外露长度、更换者的姓名,并将标签贴于敷料边缘。两组患儿均在24小时内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的渗血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渗血在24小时内更换敷贴的效果比较。对照组24小时内有22例患儿需要重新更换敷贴,观察组仅有8例需要更换敷贴,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x2=9.685 p≤0.05 )。对照组需要更换敷贴1~6小时有2例、6~12小时5例、12~18小时7例、18~24小时8例,观察组需要更换敷贴1~6小时有0例、6~12小时1例、12~18小时3例、18~24小时4例。观察组24小时内更换敷贴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24小时内更换敷贴例数的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逐渐减少。专门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渗血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国内有研究者对108 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成人研究发现,留置期间穿刺口渗血仅有2 例(1.8%)[2]。部分研究者认为置管术后24h内渗血量0.5~1.0 mL

为置管术后渗血[3],置管72 h 内有少许渗血属正常现象[4]。中心静脉导管也是先心患儿术后维持生命体征的重要通道,由于病情危重,需要输入血管活性药、静脉营养、血制品及监测中心静脉压,因此中心静脉导管对先心术后的患儿非常重要。

而我们通常使用的普通医用纱布止血,只能暂时缓解穿刺口处的渗血。由于先心术后患儿年龄小,易躁动不安。随着患儿的活动导管频繁进出穿刺点,可能会导致穿刺口伤口增大,从而导致穿刺处渗血[5]。针对此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可溶性止血纱布对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渗血进行压迫止血,结果显示这种方法不仅能发挥良好的止血效果,降低了更换敷贴的频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减低了感染的风险。德纳泰可溶性止血纱布作用于出渗血创面后可迅速溶解成极具粘合力的胶冻体,有效覆盖、阻塞损伤的毛细血管,同时通过浓缩血液、激活凝血因子,从而达到有效缩短凝血时间的效果。其PH值呈现中性对组织的损伤非常小,无任何刺激性,极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总之,可溶性止血纱布在先心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渗血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减少了敷贴的更换频率,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华,郑伏玲,戴安林.中心静脉导管在ICU 应用中的并发症及护理[ J ]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2):71-72.

[2]吴婉玲,周凤婵,冯洁贞,等.改良股静脉置管法对局部穿刺口感染、渗血及自发脱管发生率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9):1719-1720.

[3]彭艳.深静脉置管穿刺点渗血的护理[J]职业卫生病伤,2005(4):304-305.

[4]高庆.PICC 置管后渗血原因及预防护理的新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1 中旬刊):3-5.

猜你喜欢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在包裹性腹腔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PICC导管在化疗中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现状
浅析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比较
对于37例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80例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