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80例气胸
2014-11-15黄刚赵继辉黄元金
黄刚++++++赵继辉++++++黄元金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80例气胸。 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气胸患者160例,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胸腔的穿刺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各项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总引流量,积液吸收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气胸的治疗中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较传统胸腔的穿刺术治疗具有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
[中图分类号] R6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01-02
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项内科急症为气胸,其是由肝肾与心功能不全、胸膜的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胸膜腔内的液体吸收过缓或者形成过快时所产生的,其患者发病后胸膜腔内的负压将转变为正压,阻碍了静脉回心的血流,导致心肺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胸腔的穿刺放液是该病治疗的传统方式,但是反复多次的进行将患者的痛苦大大增加,同时亦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2]。在此基础上,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的引流治疗被临床中广泛用于该类疾病的治疗,其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可取得充分的引流等巨大优势。该研究选取该院对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气胸患者予以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治疗效果较为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在该院就诊的气胸患者160例,分为两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女25例、男55例,年龄为15~81岁,研究组女22例、男58例,年龄为16~78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胸部CT的确诊或者胸部X线片的确诊为气胸患者,排除出血性、肝脏功能的异常、严重的脑部与心脏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发病类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先用B超的准确定位所有患者,将其表皮到积液中直线的距离有效测定,通常情况下使患者保持坐立位,但是如果具有较为危重的病情导致不可搬动,那么可取自然的仰卧位。将2%利多卡因的局部浸润的麻醉穿刺点予以所有患者,且于超声的引导之下将穿刺有效完成。
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先消毒穿刺部位,再用普通针头或者长针头穿刺患者的胸膜腔,最后用50 mL的注射器将胸腔积液定时的抽取出来,直到胸膜腔没有积液或者积液较少、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之后才可停止抽取;而研究组的治疗方法为先予以常规的皮肤消毒与铺巾,之后选取腋后线或者腋中线的偏后位置且采取Y型的穿刺针穿刺患者的胸腔,当突破感之后回吸可见胸腔的积液存在,再用扩张器将皮肤扩张开,沿着针芯用J型的金属导丝往患者胸腔中导入,将穿刺针拔出,顺着导丝把16 G的长度为20 cm、直径为1.7 mm的中心静脉的导管往胸腔中导入14 cm左右,将导丝拔出。之后采取无菌贴膜将中心的静脉导管于胸壁的皮肤上固定,用纱布外包且将引流袋接在末端。按照常规与患者耐受程度将引流次数与每次的排液量有效限制,而每天胸腔积液的引流要在1 000 mL以上,如果有必要可用5~10 mL的生理盐水2次/d将导管冲洗好,当连续2~3 d冲洗后发现引流量在100 mL以内,且经过CT或者B超的检查发现胸膜腔没有积液或者只有少量、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之后可将管拔出,而中心的静脉导管通常留置的时间为10 d。
1.3 评定标准
治疗后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患者的肺完全复张且气体完全的消失;有效为患者的肺大部分的复张且气体明显的减少;无效为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气体量没有明显的变化。显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n(%)]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
研究组总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积液吸收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x±s)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每个正常人的胸腔内的液体大概为3~15 mL,当呼吸与运动时该液体主要起润滑的作用,但是胸腔大量的积液将使气管移位、胸廓的扩张减弱、纵隔的脏器受压,导致心肺功能的障碍现象出现。所以引流放液是该类疾病较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而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闭式的引流、胸腔的穿刺抽液、切开皮肤之后胸腔内引流管的安置等为现今引流积液主要的方法[3]。但胸腔穿刺得抽液术虽具有较小的创伤,然而具有较长的操作时间,通常需要30 min~1 h左右,而且每次均需B超将穿刺点定位与确定,较长时间反复的穿刺将导致复张后的肺水肿、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包裹性的积液、气胸、感染以及出血等一些不良的反应发生;而切开皮肤之后胸腔内引流管的安置对患者的胸膜组织具有最大的损伤以及刺激,使患者具有极大痛苦的同时较易污染创口。
目前,临床中广泛运用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的引流,其操作方便且简单。对于患者而言,不受体位限制可携带自由的进行活动,对其睡眠、休息以及生活的自理不会造成影响。此外,该治疗方式有效且安全。其只需放置一次导管,属于微创的手术,其患者的伤口愈合时没有瘢痕。且同传统胸管相比较,其具有更为细小的特点。一旦导管出现堵塞现象可采用生理盐水20 mL正压冲洗。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总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积液吸收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气胸的治疗中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较传统胸腔的穿刺术治疗具有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还具有较佳的引流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玉苏甫,索来曼.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J].当代医学,2011,17(26):76-77.
[2] 苏萍,杨文杰,聂凡刚,等.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270例分析[J].南方医药学报,2011,32(6):1096-1097.
[3] 徐玉洪.基层医院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4):171-172.
(收稿日期:2014-04-13)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80例气胸。 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气胸患者160例,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胸腔的穿刺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各项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总引流量,积液吸收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气胸的治疗中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较传统胸腔的穿刺术治疗具有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
[中图分类号] R6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01-02
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项内科急症为气胸,其是由肝肾与心功能不全、胸膜的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胸膜腔内的液体吸收过缓或者形成过快时所产生的,其患者发病后胸膜腔内的负压将转变为正压,阻碍了静脉回心的血流,导致心肺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胸腔的穿刺放液是该病治疗的传统方式,但是反复多次的进行将患者的痛苦大大增加,同时亦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2]。在此基础上,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的引流治疗被临床中广泛用于该类疾病的治疗,其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可取得充分的引流等巨大优势。该研究选取该院对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气胸患者予以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治疗效果较为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在该院就诊的气胸患者160例,分为两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女25例、男55例,年龄为15~81岁,研究组女22例、男58例,年龄为16~78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胸部CT的确诊或者胸部X线片的确诊为气胸患者,排除出血性、肝脏功能的异常、严重的脑部与心脏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发病类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先用B超的准确定位所有患者,将其表皮到积液中直线的距离有效测定,通常情况下使患者保持坐立位,但是如果具有较为危重的病情导致不可搬动,那么可取自然的仰卧位。将2%利多卡因的局部浸润的麻醉穿刺点予以所有患者,且于超声的引导之下将穿刺有效完成。
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先消毒穿刺部位,再用普通针头或者长针头穿刺患者的胸膜腔,最后用50 mL的注射器将胸腔积液定时的抽取出来,直到胸膜腔没有积液或者积液较少、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之后才可停止抽取;而研究组的治疗方法为先予以常规的皮肤消毒与铺巾,之后选取腋后线或者腋中线的偏后位置且采取Y型的穿刺针穿刺患者的胸腔,当突破感之后回吸可见胸腔的积液存在,再用扩张器将皮肤扩张开,沿着针芯用J型的金属导丝往患者胸腔中导入,将穿刺针拔出,顺着导丝把16 G的长度为20 cm、直径为1.7 mm的中心静脉的导管往胸腔中导入14 cm左右,将导丝拔出。之后采取无菌贴膜将中心的静脉导管于胸壁的皮肤上固定,用纱布外包且将引流袋接在末端。按照常规与患者耐受程度将引流次数与每次的排液量有效限制,而每天胸腔积液的引流要在1 000 mL以上,如果有必要可用5~10 mL的生理盐水2次/d将导管冲洗好,当连续2~3 d冲洗后发现引流量在100 mL以内,且经过CT或者B超的检查发现胸膜腔没有积液或者只有少量、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之后可将管拔出,而中心的静脉导管通常留置的时间为10 d。
1.3 评定标准
治疗后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患者的肺完全复张且气体完全的消失;有效为患者的肺大部分的复张且气体明显的减少;无效为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气体量没有明显的变化。显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n(%)]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
研究组总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积液吸收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x±s)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每个正常人的胸腔内的液体大概为3~15 mL,当呼吸与运动时该液体主要起润滑的作用,但是胸腔大量的积液将使气管移位、胸廓的扩张减弱、纵隔的脏器受压,导致心肺功能的障碍现象出现。所以引流放液是该类疾病较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而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闭式的引流、胸腔的穿刺抽液、切开皮肤之后胸腔内引流管的安置等为现今引流积液主要的方法[3]。但胸腔穿刺得抽液术虽具有较小的创伤,然而具有较长的操作时间,通常需要30 min~1 h左右,而且每次均需B超将穿刺点定位与确定,较长时间反复的穿刺将导致复张后的肺水肿、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包裹性的积液、气胸、感染以及出血等一些不良的反应发生;而切开皮肤之后胸腔内引流管的安置对患者的胸膜组织具有最大的损伤以及刺激,使患者具有极大痛苦的同时较易污染创口。
目前,临床中广泛运用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的引流,其操作方便且简单。对于患者而言,不受体位限制可携带自由的进行活动,对其睡眠、休息以及生活的自理不会造成影响。此外,该治疗方式有效且安全。其只需放置一次导管,属于微创的手术,其患者的伤口愈合时没有瘢痕。且同传统胸管相比较,其具有更为细小的特点。一旦导管出现堵塞现象可采用生理盐水20 mL正压冲洗。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总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积液吸收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气胸的治疗中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较传统胸腔的穿刺术治疗具有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还具有较佳的引流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玉苏甫,索来曼.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J].当代医学,2011,17(26):76-77.
[2] 苏萍,杨文杰,聂凡刚,等.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270例分析[J].南方医药学报,2011,32(6):1096-1097.
[3] 徐玉洪.基层医院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4):171-172.
(收稿日期:2014-04-13)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80例气胸。 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气胸患者160例,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胸腔的穿刺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各项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总引流量,积液吸收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气胸的治疗中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较传统胸腔的穿刺术治疗具有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
[中图分类号] R6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01-02
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项内科急症为气胸,其是由肝肾与心功能不全、胸膜的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胸膜腔内的液体吸收过缓或者形成过快时所产生的,其患者发病后胸膜腔内的负压将转变为正压,阻碍了静脉回心的血流,导致心肺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胸腔的穿刺放液是该病治疗的传统方式,但是反复多次的进行将患者的痛苦大大增加,同时亦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2]。在此基础上,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的引流治疗被临床中广泛用于该类疾病的治疗,其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可取得充分的引流等巨大优势。该研究选取该院对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气胸患者予以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治疗效果较为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在该院就诊的气胸患者160例,分为两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女25例、男55例,年龄为15~81岁,研究组女22例、男58例,年龄为16~78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胸部CT的确诊或者胸部X线片的确诊为气胸患者,排除出血性、肝脏功能的异常、严重的脑部与心脏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发病类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先用B超的准确定位所有患者,将其表皮到积液中直线的距离有效测定,通常情况下使患者保持坐立位,但是如果具有较为危重的病情导致不可搬动,那么可取自然的仰卧位。将2%利多卡因的局部浸润的麻醉穿刺点予以所有患者,且于超声的引导之下将穿刺有效完成。
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先消毒穿刺部位,再用普通针头或者长针头穿刺患者的胸膜腔,最后用50 mL的注射器将胸腔积液定时的抽取出来,直到胸膜腔没有积液或者积液较少、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之后才可停止抽取;而研究组的治疗方法为先予以常规的皮肤消毒与铺巾,之后选取腋后线或者腋中线的偏后位置且采取Y型的穿刺针穿刺患者的胸腔,当突破感之后回吸可见胸腔的积液存在,再用扩张器将皮肤扩张开,沿着针芯用J型的金属导丝往患者胸腔中导入,将穿刺针拔出,顺着导丝把16 G的长度为20 cm、直径为1.7 mm的中心静脉的导管往胸腔中导入14 cm左右,将导丝拔出。之后采取无菌贴膜将中心的静脉导管于胸壁的皮肤上固定,用纱布外包且将引流袋接在末端。按照常规与患者耐受程度将引流次数与每次的排液量有效限制,而每天胸腔积液的引流要在1 000 mL以上,如果有必要可用5~10 mL的生理盐水2次/d将导管冲洗好,当连续2~3 d冲洗后发现引流量在100 mL以内,且经过CT或者B超的检查发现胸膜腔没有积液或者只有少量、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之后可将管拔出,而中心的静脉导管通常留置的时间为10 d。
1.3 评定标准
治疗后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患者的肺完全复张且气体完全的消失;有效为患者的肺大部分的复张且气体明显的减少;无效为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气体量没有明显的变化。显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n(%)]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
研究组总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积液吸收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x±s)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每个正常人的胸腔内的液体大概为3~15 mL,当呼吸与运动时该液体主要起润滑的作用,但是胸腔大量的积液将使气管移位、胸廓的扩张减弱、纵隔的脏器受压,导致心肺功能的障碍现象出现。所以引流放液是该类疾病较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而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闭式的引流、胸腔的穿刺抽液、切开皮肤之后胸腔内引流管的安置等为现今引流积液主要的方法[3]。但胸腔穿刺得抽液术虽具有较小的创伤,然而具有较长的操作时间,通常需要30 min~1 h左右,而且每次均需B超将穿刺点定位与确定,较长时间反复的穿刺将导致复张后的肺水肿、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包裹性的积液、气胸、感染以及出血等一些不良的反应发生;而切开皮肤之后胸腔内引流管的安置对患者的胸膜组织具有最大的损伤以及刺激,使患者具有极大痛苦的同时较易污染创口。
目前,临床中广泛运用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的引流,其操作方便且简单。对于患者而言,不受体位限制可携带自由的进行活动,对其睡眠、休息以及生活的自理不会造成影响。此外,该治疗方式有效且安全。其只需放置一次导管,属于微创的手术,其患者的伤口愈合时没有瘢痕。且同传统胸管相比较,其具有更为细小的特点。一旦导管出现堵塞现象可采用生理盐水20 mL正压冲洗。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总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积液吸收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气胸的治疗中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较传统胸腔的穿刺术治疗具有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还具有较佳的引流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玉苏甫,索来曼.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J].当代医学,2011,17(26):76-77.
[2] 苏萍,杨文杰,聂凡刚,等.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270例分析[J].南方医药学报,2011,32(6):1096-1097.
[3] 徐玉洪.基层医院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4):171-172.
(收稿日期:201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