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露天铜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2018-10-21唐国栋温合平邓琴
唐国栋 温合平 邓琴
摘要:某露天铜矿中铜含量0.20%,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磁性铁,少量的孔雀石。采用不同捕收剂种类、配比,不同调整剂种类及流程结构试验,最终以硫化钠作为调整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730A为起泡剂,以硫化铜粗选-氧化铜粗选-粗精矿合并精选-氧化铜尾矿扫选(二粗三精一扫)为工艺流程,取得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9.33%和65.79%的选矿指标。
关键词:浮选;露天铜矿;730A起泡剂
随着我国铜矿产资源的飞速开采,高品质矿石资源的日益减少,大量低品位铜矿和氧化铜矿等以前少有利用的资源也逐渐开发利用。某矿山的露天铜矿品位低,且部分已被氧化,同时矿石中结合氧化铜高、嵌布粒度细、泥质多,这类矿石用浮选难于处理。为开发利用该资源,采用浮选法回收硫化铜及氧化铜。
1 矿石性质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铜物相分析表2,矿石中铜的含量为0.19%,经镜下观察、人工重砂分析,矿石中的铜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黄铜矿及少量孔雀石中。详见铜在各主要含铜矿物中的分配率计算表3。
矿石中有硫化物、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磷酸盐五类20种矿物存在。硅酸盐主要,占矿石的49.7%;氧化物次要,占矿石的36.7%;碳酸盐占13.07%;硫化物占矿石的0.46%;磷酸盐偶见。其中矿石矿物占矿石的0.53%。
铜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黄铜矿及孔雀石中。黄铜矿占矿石中铜的79.8%;孔雀石占矿石中铜的20.2%。
2 浮选试验研究
铜矿石主要选矿工艺为浮选法和化学选矿法。用化学选矿或联合流程处理的氧化铜矿,主要是结合氧化铜高、嵌布粒度细、泥质多的铜矿,这类矿石用浮选法难于处理。根据原矿性质可知,本次试验矿样主要回收铜,其它元素影响较小,将采用浮选法回收硫化铜及氧化铜。本次试验矿样硫化铜矿占55%,游离氧化铜占20%,结合氧化铜占25%。针对此种氧硫混杂、粗细混合、嵌布粒度不均匀的铜矿石,试验将比较氧硫混选、优先浮选硫化铜-硫化浮选氧化铜两种不同的选矿工艺流程,采用多种捕收剂,以期提高矿石回收率。
2.1磨矿细度试验
试验流程图见图1,试验结果见表4。
根据磨矿细度试验结果,铜回收率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选择粗选磨矿细度-200目占80%。
2.2 调整剂用量试验
在浮选给矿细度为-200目占80%时,考查了硫化钠、D2用量对铜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5。
试验结果表明,不管添加硫化钠还是D2,粗精矿中铜回收率都随着调整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可能是调整剂的加入抑制了部分硫化铜矿的上浮,混合浮选不建议粗选添加调整剂。
2.3优先浮选捕收剂用量试验
在浮选给矿细度为-200目占80%时,考查了捕收剂丁基黄药、A5用量对铜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6。
试验结果表明,铜回收率随着丁基黄药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缓慢增加;铜回收率随着A5用量的增加不断减少。比较捕收剂A5与丁基黄药,在同样的捕收剂用量下,丁基黄药的铜回收率明显高于A5,丁基黄药的捕收能力要强些。
2.4氧化铜浮选活化剂用量试验
捕收剂为丁基黄药时,考查了二次粗选硫化钠、D2及组合活化剂用量对铜浮选的影响。试验流程图见图2,试验结果见表7。
试验结果表明,氧化铜粗选中D2与组合活化剂效果明显没有硫化钠效果好。与直接浮选相比,加入硫化钠后,在同样用量捕收剂与起泡剂作用下,铜回收率从5.02%增加到9.17%,可以增加4个百分点。选择硫化钠用量以100+50g/t为宜。
2.5小型闭路试验
捕收劑为丁基黄药,进行了直接精选闭路试验,试验流程图见图3,试验结果见表8。
3 结论
由于该原矿样含铜品位低,主要赋存在黄铜矿及少量孔雀石中,采用常规捕收剂和起泡剂条件,效果不佳,采用硫化钠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730A为起泡剂,取得了较好指标。
参考文献:
[1]庞玉荣,唐平宇,郭秀平,徐麟,祁春景.内蒙某铜矿浮选新药剂试验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12(4):19-21
[2]刘小舟.我国重要有色金属资源-铜矿的现状及展望[J].西北地质,2007(40):83-88
[3]李广.紫金山铜矿浮选尾矿资源化利用研究[J].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4:507-510
[4]李瑞人.大红山铁铜矿浅部熔岩铁矿及含铜铁矿选矿工艺研究[J].云南冶金,1989(5):20-35
[5]李德,马佩周.大红山铜矿低品位铜铁资源综合利用的分析[J].有色金属设计,200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