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2018-10-21陆秋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互联网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产生并已经在教育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课程教学也发生了重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学的要求。基于问题导向,本文以“互联网+”技术为背景,深入分析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并总结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成效,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1.改革背景

C语言程序设计(以下简称《C语言》)是高校中理工科专业开设的最为普遍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C语言》既作为程序设计基础语言学习,又要求从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编程、调试的能力,达到设计算法并编程实现的能力要求。由于《C语言》课程知识点多、语法要求严格,难以轻易上手,学生对算法原理的理解费时,易削弱学生学习兴趣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1]。

从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分析,由于《C语言》课程存在理论抽象、逻辑思维要求高等特点,使得传统教学不能适应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总的来说,目前的《C语言》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课程内容多,教学难点多,课时相对不足。《C语言》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多,内容较抽象,逻辑性比较强,而且课程内容连贯性强,但课时量有限,一般一门课理论教学课时在24或32学时左右,相对不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节课教学知识点较多,从而导致没有太多的互动时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样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当场消化理解相关知识点[2]。

(2)实践环节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教学效果弱化。《C语言》是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多上机练习,独立思考。

(3)教学方法缺少多样化,利用信息化不够,课堂吸引力不足。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大篇幅讲解常量、变量、各种语句结构的基本语法等,枯燥无味,易使人产生倦怠。教学中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对学生吸引力不足。

(4)考核不全面,重理论轻实践,导向不科学[2]。《C语言》课程的教学效果既要体现在理论知识点掌握上,更要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上,即实践能力。本门课程实践性很强,故需要重点考核学生的编程能力。而现有的考核方式采用笔试方式,缺少实践能力考核,难以考察学生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编程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互联网+应用飞速发展的背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C语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课堂、网络和实践协同推进,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改革举措

(1)采用APP辅助教学,提高教学互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App应用基本普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的学习模式多样化发展,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由于课时比较少,算法比较难理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于提升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采用APP辅助教学有利于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一个好的APP平台,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市场上有大量的教育类APP,经过各种比较我们选择了微助教辅助教学。微助教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田媛和华中科技大学专业团队推出的一款课堂应用轻工具,无需安装,学生只需要扫描课程二维码就可以用。针对现在手机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低头族,我们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让手机也能变成课堂的互动的一个工具。对于C语言课程我们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利用微助教提前上传课件,并针对每个章节设计相关习题及难度系数。提前上传课件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的课程。每节课上课前,首先让学生进行GPRS定位签到,这个应用对于我们这种上课课时比较少的课程非常好用,可以省略了点名的时间,同时也能对考勤情况进行统计。接着打开限时答题功能,选择几个上节课知识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答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由于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都能有所记录,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在课下更认真的复习。并针对答题情况对易错的知识点再一次进行讲解总结。最后开始上新课内容,上完新课内容也可以如果有时间也可以点开部分题目让学生回答,了解一下本次课知识点学生的掌握情况。

(2)任务驱动教学法,变被动为主动

针对课程实践性强的实际,探索实践教学工程化项目化,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实际完成项目情况为目标,教师辅助引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在实践过程中,结合任务需求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辅导,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全面锻炼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本课程以两个项目为主线作为实践任务布置给学生,贯穿所有的知识点。先根据知识点由易到难将项目拆分为各个小任务,如图1所示,然后再让学生整合成一个系统,包括界面设计,菜单设计等。

图1 算术练习软件的任务拆分

例如一个成绩管理系统可以在循环、数组、函数、文件等知识点中拆分任务,最后再扩展到简单的企业管理系统开发。以项目化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改革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结合生产实际能力。

图2 成绩管理系统的任务拆分

(3)采用编程训练平台,增强实践教学

针对课程实践课时不足的问题,我们采用了编程训练平台来提高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编程的训练力度。该平台对每个学生提供了100道编程题,涵盖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所有知识点,包含初级题、中级题和高级编程题等不同难度的题目,使用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做题,并可查看题目反馈情况,例如通过、语法错误、编译错误、数据错误等。

(4)改革课程考核,强化学习导向

探索变考分优先为编程优先,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大小作为考核要素,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重视过程考核,形成过程性评价。具体考核指标见下表。

3.改革效果

经过以上教学改革,取得了如下基本效果。

采用微助教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同时因为每节课的测试结果可以实时看到,可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复习的学习积极性,也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项目化任务驱动实践教学的改革,教学效果显著,将学生从被动实践引入到主动实践中去,所设计项目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让学生参与项目实践设计的各个环节,极大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对C语言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比以前积极,课后也很主动和老师在qq上进行交流、答疑,同學之间也积极进行交流互动[3]。

4.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作为任课教师,必须正视“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抓住信息技术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的难得机遇,将互联网技术更好的应用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持续的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肖琳,郭李华. 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10):43-45.

[2]陆秋. 地方普通理工类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 《福建电脑》,2017(1):78-79.

[3]叶冬芬,范伟,杨明霞,等.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 《福建电脑》,2010(1):32-33

基金项目: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7JGB255)。

作者简介:

陆秋,女,广西钦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互联网
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