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8-10-21张可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8年52期
关键词:心理儿童农村

张可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被留在家中或寄养在亲戚家中,从而当今社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便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我想肤浅地进行如下分析。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由于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一些家长一直忙于工作,少有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因而常常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行。因而对其管理和教育的问题变得日趋突出。其突出表现有:

(1)教育缺位。由于大部分留守青少年从小由祖辈照顾,隔代的长辈往往只重视孩子的生活,忽略对孩子的教育,疼爱有加而严厉管教不足,注重物质的给予而缺乏精神的填充。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位,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失职,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2)亲情缺失。由于父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孩子见不到家长,心里有很大的失落感,人格往往出现偏差,很大一部分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不主动与人交流等。这段时期的孩子为保护自己,往往会给自己营造起自己的世界,隔断与外界的一切来往。

(3)理想和学业缺少目标。留守青少年有的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在学习上得过且过。孩子不明白父母亲外出打拼的不易,反而在没有家长督促、检查的情况下,完成作业“偷工减料”,甚至不完成家庭作业。作业中的难题无法及时解决,造成日后困难越来越多,留守青少年学习能力整体较差,长此以往,厌学情绪便会逐渐滋生。

作为外来务工转校生,学生经常会接受街道、企业或慈善基金会的帮助,教会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回馈他人,与人交流,甚至明白父母工作辛苦不易而自觉学习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4)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缺乏。我们学校,全校近五百多的学生,就有一百多个是留守儿童,他们生活在学校周边五个行政村。这些学生监护人多为祖父母,家教欠缺,缺失亲情,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5)价值观扭曲,道德行为变差。由于孩子的父母们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家长容易产生负疚感,所以只有不断增加孩子的零花钱和物质方面的享受,而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教育,是非辨别能力差,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

(6)学习成绩差。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指导,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7)心理不健全。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心理承受力差,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有较强的孤独感。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由于年迈的祖辈文化水平不高,而且还要耕耘种地,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方法。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

(2)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孤独、自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导致行为习惯较差。

(3)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父母长期外出不在家,孩子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不少孩子认为“读书没用”。

(4)学校、家庭不合拍,导致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盲区。留守儿童在家中由祖辈或者亲友照看,在学校让老师、学校监管。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由学校完成,并不是取决于家庭,从而造成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样,孩子在学校可能是一个好学生,而在家中却是另一个样子。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取消流动人口跟随父母异地就学的各种限制,让孩子能随父母工作处就读,确保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孩子有效监管。

(2)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比如给他们集体过生日,让每一个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建議增加寄宿制学校教师和管理经费。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专职校医、宿舍管理员和食堂管理员,以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4)学校教育要主动与家庭教育密切合作,相互促进。

(5)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6)统一思想,健全“三结合”教育的长远发展。

(7)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在关爱留守少年儿童中的作用。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谐。但是,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而作为教师,更应该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以满腔的热情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心理儿童农村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心理小测试
新农村 新一辈
“六·一”——我们过年啦!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