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2018-10-21刘婷婷

天津教育·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率三角形学科

刘婷婷

课堂教学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有效提问会给课堂增添不少的色彩,会让我们的数学不断升华,生成精彩。

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和思维氛围

作为课堂气氛创设和保持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努力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会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在“可能事件的概率”一课中,观看视频后提出问题:小明想试试,但不知自己抓到绿糖的概率有多大?下面有几种可能的状况:A.5绿5红B.7绿3红C.4绿6红,你来评估一下,哪种状况对小明更有利?在简单的问题中,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接着让学生现场使用糖果机抽奖,并奖励糖果,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既复习了随机事件的特点,也感受到了重点应用“概率的大小能影响决策”。

课中让得分最高的两组PK:随意投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两个正面朝上、两个反面朝上、一正一反朝上,选择哪种结果对获胜更有利?这个游戏可操作性强,课堂氛围民主活泼,学生通过“潜在渠道”顺利到达了“最近发展区”,轻松解决了难点。

课前提问要顺应认知,激发兴趣

新课前,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恰当的提问来启发诱导学生。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问题背景不贴近学生的生活,都会使课堂一开始就陷入“闭合”局面,让优等生不确定、中等生不明白、学困生欲放弃。

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学生:“180°。”

教师:“为什么等于180°?”

学生1:“本来就是。”

学生2:“用量角器量。”

学生3:“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

学生4:“只撕一个角,然后用平行线的知识证明。”

学生5:“有的三角形没法撕怎么办?”

教师:“说得都有道理,你觉得哪几种更严谨?你想给大家现场演示哪一种方法?学生5的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由简单易懂的问题自然进入新知识的探究,在智慧的碰撞中感受到了旧知识在数学世界焕发了新的生机,发现思考一个“为什么”能够让思维达到更高的境界。

课中提问需把握时机,消除盲点

“课中置疑,波澜跌宕”,但忌提问密度过大,缺乏科学性 。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紧紧抓住初中生瞬时变化的好奇心理,并在学生求知欲最强烈的时候进入探疑释惑阶段,千万不要错失良机。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大约3秒钟的思考时间,就会得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把握住提问的时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打开思维的大门。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一课中,

教师:“要验证一个人的身份,你会收集哪些信息,身高和血型?” “身份驗证只需要几个关键信息,如身份证、指纹、DNA等,如果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最少需要几个条件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兴趣点,同时也让学生的分类思想自然萌发。

学生1:“一个条件。”

学生2:“一个角对应相等。”

学生3:“一条边对应相等。”

学生4:“一个条件不行,两个条件才行。”

学生5:“两个角对应相等。”

几秒钟后,教师:“我们先判断一个条件的情况,每个人都画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看看大家画的是否一样?”接下来过多的追问会打断思路,而形成无效追问,学生需要独立或者合作探究的时间。几分钟后,会发现学生在探究三个条件对应相等时出现了困难,课堂中讨论的热情也慢慢降下来了,此时适宜地追问学生:“我们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那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的形状是否能唯一确定?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一定相同吗?三个条件对应相等的情况还有哪几种不同搭配方案呢?”会发现学生们新一轮的探究热情又被点燃了。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一定要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

课后提问宜学科融合,回味无穷

学科融合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学科融合可以将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在学习“轴对称的现象”这一课时,新课结束前,分享了一首大文学家苏轼的诗:“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榄当泉眼石波清。”教师:“将这首诗倒着读读看?”学生:“清波石眼泉当榄,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教师:“对称的现象不仅仅局限在几何图形上,这首回文诗也很好地诠释了对称美,对称在其他学科还有哪些应用呢?”问题深化了主题,延伸了主题。在结束“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课时,教师:“心率和年龄是一组变量,同学们可否利用心率仪研究一下心率和年龄之间有什么关系?影响心率的因素有哪些?”要得到相关的结论,学生需将科学和数学结合起来,会了解更多与健康相关的知识。这样一来,很多数学知识就不再孤立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中,而是通过一个个活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串联起来,让知识灵动起来,让人意犹未尽。

猜你喜欢

心率三角形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离心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在最佳心率区锻炼
三角形,不扭腰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超学科”来啦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