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改之路

2018-10-21赵鑫

天津教育·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新性应用型院校

赵鑫

地方性本科院校作为介于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偏应用型教育院校,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表现出优势不明显、特色有所缺失以及办学定位不明晰等问题。这一问题源自最早国家高等教育领域“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到之后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等等,都未将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纳入其中,在某种程度上致使其处于政策引导不明确的境地。如何有效推动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应景于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定位

创新性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养要求

大学为社会做贡献的最好方式便是通过培养、输送创新性人才为社会添注新能量。早在199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便基于高等教育的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着重强调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是推进院校不断跟进国际学术、技术发展动向的唯一出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对于“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认为相比于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具价值,这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一致。

多层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追求重点

创新性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价值体现在不局限于完全统一,力图形成多规格、多维度百花齐放的人才状态。尤其需要大批能够活跃在生产一线,极具实干精神、关键性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的专业性技术骨干力量。

创新不仅包含理论层面,而且也体现在实践层面。与我国当前发展形势相适应的,不同层次、不同优势学科的院校应明确定位,在教育教学上有的放矢,明确侧重点,不盲目跟从其他院校,同时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更要基于学生个性特征开展分别引导。

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要关注行业需求多元化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业技术需求的多元性造就了对于人才需求的多元性,例如单纯的机械专业便衍生出了很多分支,如大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程、工业工程、机电系统智能控制等,细分还有汽车制造、动力系统、制导系统、精密仪器等等。

我国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现状

地方本科院校相较于其他的明确属性划分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将本科阶段教育明确划分为应用型本科、学术型本科两种,均隶属于5A范畴,但前者旨在培养从事高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属于5A2,后者旨在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属于5A1。

基于对两种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划定差异,两者平行发展。同样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与高职专科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口径显著拓展,人才培养目标放眼于整个行业而非某个具体岗位,故人才的未来适应面相对较宽;所属划分上,应用型本科、高职专科院校(5B)分别形成纵向关系。

我国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与高职专科以及研究型本科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表现出极强的创新潜质,这主要与其自身的应用型发展特质密切相关。基于此,其学科设置要与市场、行业导向相融合,无论在知识结构勾画、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超前性、复合性以及跨学科性。内容设置上,要坚持实用性原则,拓宽专业口径;理论基础夯实的前提下,不单纯强调理论创新,要形成以理论为支撑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要强化学生动脑、动手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习得问题的解决能力;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应用型人才,要关注团队合作、语言表达、跨文化交流、管理协调、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然而,受传统教育教学、思维模式的束缚与限制,我国当前相当一部分地方的本科院校仍然以单一、大批量学生“生产”模式为主,仅少部分新建、新升格的院校对于构建极具特色、创新性教育教学模式投以高度关注。

由此一来,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便机械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个性培养、个体需求,使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主观能动性差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便自我弱化,与当前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发展之路背道而驰。

近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无论在招生规模,还是高校整体扩建方面都表现出跨越式发展,尤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率先实现了普及化程度。然而,鉴于我国在高等院校分类政策指引方面尚不完善,定位模糊,致使很多院校纷纷将办学模式矛头指向研究型大学,在没有科学评估自身能力、挖掘学科优势的前提下便将规模放大、层次提高、人才培养偏研究型作为办学的侧重点,这一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显然有失人才培养科学性。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理应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充分关注学生高等专业技能的习得以及实用性综合能力的提高,形成有层次、有重点、特色突出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规划,而绝非盲目跟风办学。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应届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然而真正符合就业市场、社会需求的大学毕业生少之又少。很显然,当前的地方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所从事的专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失衡,应用型技能素质偏低,很多公司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根本难以寻到,甚至在寥寥无几的招聘新人中,极少数可以即刻上岗,并且仍然需要接受培训,极大影响了公司的用人效率。基层一线岗位人才短缺、类型单一,这与院校在市场用人需求定位分析、教育教学方向改革以及学生培养指引方面的不一致有关。

地方院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的典型实例——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院方付出了高度热忱与努力,创新教育自学生入学之日起便开展,强化专业思想和专业概念,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发展趋势,以发散性思维为自己制定长久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职业生涯计划。同时,组织开展了由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和專业教师为成员的“传帮带”义务宣讲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展现榜样的力量,更多的在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方面优秀的学长、学姐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

相关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愿意从事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展示自己的才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曾尝试。基于此,学院实行了多渠道、多措施,充分鼓励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实践,大力营造崇尚科学、勤奋学习、严谨求实、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各年级设立了兴趣小组开展专业知识讨论,并形成创新实践团队,发挥优势促进的作用,鼓励学生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对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进行奖励和补助;对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获得发明专利、公开发表科研成果及作品的学生积极帮助,申请给予“创新学分”;学院还制定措施,为在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提供保送研究生的指标,鼓励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行列。

学生培养质量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性衡量标准。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以及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要目标,在用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组建了学生电子创新实验室、网络创新实验室等多个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增强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实验室面向全校,全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兴趣。

同时,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学生规模,学院开辟了近600平方米的专用场所,将多个学生创新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扩充,集中管理,组建了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大赛,如“挑战杯”大赛、科技创新周等,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潜能。

同时,学校着力推进偏应用型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借鉴国内优秀的高水平工程院校乃至国外工程化教学管理经验,将经验引入并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形成了多层次、多維度的教育教学方案作为己用。并从相关学院中筛选出重点方向作为试点,开设实践课程,形成优势学科带头,其他学科竞相赶超的繁荣格局。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深入合作企业完成实践任务的机会,并以项目申请的形式让其切身参与技术问题的攻关中,期间,学生团队为主要开展力量,在瓶颈期可请教学院教师、专家,在不断的研究、攻关以及成果获得过程中提升信心、自我认同感以及专业技能应用能力。这种良性循环态势是促进学院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长远目标的科学途径。

结语

新时期,我国教育行业水平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唯有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着重加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育,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并为满足行业、社会需求助力。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多层次、多元化角度分析了与我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定位,然后从地方本科院校相较于其他的明确属性划分以及我国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例,针对其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发展进行相关阐述,以期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育事业提供一定借鉴。

猜你喜欢

创新性应用型院校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