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视初中地理“微课热”下的冷思考
2018-10-21王媛媛
王媛媛
近年来,“微课”在我国教育界应用的十分广泛,可以说是火遍大江南北以及各种专业,微课的备课、录制、传播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都在最近几年被推向了教育行业的顶峰。然而,微课为学生们带来的全都是正面的影响吗?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开始对“微课热”进行这方面的思考。本文围绕中学地理课“微课”展开深入分析,针对微课教育的目的进行了几点冷思考,并提出如何真正实现微高校教学的策略。
自2012年起,“微课”这一名词在我国教育界就十分流行,很多使用这类特殊教学模式的案例比比皆是,引得国内多数教育学者纷纷开始效仿开展,同时教育界也对这些特殊的教学方式投入了科研力度,然而在“微课”形态教学逐渐蔓延于教育界的同时,许多教师开始对“微课热”进行冷思考,即除了提高学习效率,微课还带给了学生什么,又带给了教师什么。
初中地理“微课热”下的冷思考
“微课”与学校制度存在严重冲突
目前多数学校都严明禁止学生携带电子产品进入校园,初中生面对网络以及电子设备一系列信息技术的诱惑,通常都难以进行自控,过度沉迷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率。然而,“微课”又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展的教学模式,如何取得家长对“微课”的赞同以及如何与学校的制度共存,就变成了十分现实的问题。
此外,中学生步入的第三年,即将面临中考带来的巨大压力,在一天的课程结束后需要参加学校晚自习,而学校解除电子设备禁止带入校园的禁令,或是在晚自习时间开通网络更是行不通的举措,在这種没有网络、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支持下,学生又该如何观看“微课”视频?
学生将精力集中于“微课”,课堂授课效率降低
教师在设计“微课”期间,会将课程相关核心内容浓缩后放在视频中,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加上电子设备又对中学生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这种情况已经造成一些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微课中,即将学习精力过分专注于课前与课后的学习,最终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时间白白浪费。
学生减负、教师增负
“微课”的最大优点就是短小并且精炼,是课堂知识的浓缩产物,这一产物不会受到年龄的限制,具有无时空限制、普遍性、平民化的特点,通过对“微课”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摆脱繁重、机械化的学习方式,成功减负。然而,一些年纪大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了解程度很低,开发“微课”所必备的很多技术,这些老教师们闻所未闻,因此虽然“微课”可以对学生减负,但是对于这些年纪大的教师,就等于是“增负”。
实现“微课”高校教学的有效策略,使“微课”持续“热”下去
经过对“微课热”的冷思考,本文总结出有效策略来解决上述疑问,以确保“微课”可以在教育行业持续的“热”下去。
合理删减、浓缩教学内容,将“微课”集中在学生周末
当前学校为了有效控制电子设备对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成绩的影响,将禁止携带电子设备这一禁令取消是万万不可的举措,而“微课”的开展又要延续下去,针对这一背景,以中学生地理课为例,地理教师需要在制作微课期间,在将课堂知识进行浓缩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删减。
例如开展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教学时,教师可仅将周边国家中的日本、俄罗斯等少数邻国制作成微课,简要介绍地理位置等相关信息,将其他重要信息留在课堂上讲解,以便于进入初三阶段的学生将“微课”学习集中在周末。
合理分配“微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内容
为了确保学生不会过多地将学习经历放在课前、课后的微课学习上,地理教师需要对微课的内容加以修正。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的教学中,先将课程加以浓缩,随后适当将内容删减一部分,留作课堂进行讲解,微课中的内容仅需要为学生脑海中构建大体的知识结构即可,只有对课程合理地分配,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
学校组建专门的微课制作团队
微课的制作通常情况下包括课程的数据、动画制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绝大多教师都无法保证自身能够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掌握这些技术手段,因此学校就应该针对微课,专门组织微课开发团队,由更较高级别的教育主管负责课题的选择,并组织一些年轻、具备信息技术的教师加入制作团队,将学校教师的教学数据进行收集,再通过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信息化手段将课程数据变成“微课”。
结语
经过对“微课热”的冷思考,外加微课的实践现状,笔者总结出微课给学生带来学习效率方面的积极影响,也存在着与学校制度冲突难以开展、学生将重心放在微课上、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以及多数教师无法完成微课制作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提高对微课的运用能力,将课程适当浓缩删减,在与学校制度达成平衡的条件下,合理控制学生的学习精力,组建专业的微课制作团队以弥补教师信息技术不足的问题,使微课在未来的教育中可以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