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给孩子提供有选择的教育
2018-10-21陈奕耀
陈奕耀
在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上,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其中一项是:你希望孩子在学校是什么样的状态?结果显示,20%左右的家长选“能有一门艺术特长”, 40%左右的家长选“开心快乐成长”, 30%左右的家长选“学习成绩好”,其他10%左右的家长选项比较零散。开学后的家访,学校专门交代教师们对上述不同选项的家庭特别留意一下,得到的反馈是:选择“能有一门艺术特长”的家庭,学生大多已经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参加艺术类辅导班,有一定的演奏或跳舞基础;选择“开心快乐成长”的家庭,家庭环境都比较好,家长学历也较高,较注重孩子的成长综合因素;选择“学习成绩好”的家庭,来深务工或自己做小生意的比重较大,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孩子能够将来考上好大学,改善家庭环境。
不同的家庭背景,对孩子未来的诉求不同,对孩子的未来的发展影响也不一样。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师,我们能否满足家长不同的期盼,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让学校管理有温度,有柔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可否让学生到校时间有选择
笔者经常发现,不管学生住得远近,都有一部分的孩子很早到校,由于校门未开,就在周边追逐打闹或无所事事,虽然再三强调可以睡晚一些,吃好早饭中餐,休息好了再到校,但是效果却不大。经过调查了解后才知道,这些孩子的父母一般每天都要很早外出工作,早上在家里随便吃点早餐就顺路把孩子放到学校门口然后匆匆离去。中午也是孩子自己回家热饭菜后,无事可干就到校门口等上学。晚上,父母忙完手头工作,又匆匆来接。
对此,学校能否不硬性规定学生进校门的时间,早上七点到傍晚六点,学校的校门都为学生敞开着,给有需要的孩子一份安全保证。在与家长做好沟通,达成一致后,全天候开放学校阅览室,把早来的或迟走的学生集中在阅览室看书、写字、绘画。学校安排教辅人员专职管理。这样做,既能让家长放心工作,也会让孩子安心学习。
可否让学生的课业负担有选择
“能者多劳”其实也适用于学生的学业方面,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成长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强弱之分。当有些孩子哼着歌完成作业的时候,有些孩子正在因为写作业太慢而被父母责骂。
俗话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能否给学生课业装上“松紧带”?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一是设计必做题和选择题,必做题以课堂知识的回顾和巩固为主,选做题是为了拔高和拓展,可以是阅读,也可以是做手工;二是借助“互联网+”的功能,对于每个学科和年级,每周都安排教师开设网上辅导班,把学科教学重难点以微课的形式放在网络服务器上,供学生、家长随时收看,减少孩子与家长因为不同观点而引发的矛盾冲突。
可否让学生特长发展有选择
孩提时期是每一个孩子的艺术修养和体育爱好培养的关键期,良好的兴趣爱好将会对他们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小学六年毕业的学生,每人会一门艺术,每人懂一项运动。”这应该是教育者坚守的责任。
因此,学校可以每周拿出半天的时间,以校内教师为主,发挥校外的公益组织和家委会的辅助作用,以课程的形式开设琴棋书画、吹拉彈唱、跑跳蹦走等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在学期初供学生进行网上选课,让学生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或动或静,或思或讲,经过一两次的试课后确定自己本学期参加的社团。这样六年下来,学生最多可以体验12项不同的文体活动,那将会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可否让学生综合评价有选择
作为学生,不管什么学段,心情最焦虑的时候估计就是临放假前拿成绩单回家的时候了,一个学期的“起早贪黑”能否有个惬意的假期就看成绩单上的数字。正如前文所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能否不让一纸成绩判定一个学期的成败?我们能否结合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从“道德品质、学业成绩、健康指数、特长发展”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立体的综合评价?此外,将被评价者——学生也纳入参与整个活动中,和教师、家长,甚至同班同学一起按照不同的项目进行评价打分,实现评价的全方位、多角度,从而改变了以前评价者单一、片面的不足,让被评价者也能积极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能发掘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袁振国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三届年会上说:“可选择是生物多样性的本质要求,就像人有政治家、科学家,也有音乐家;有人是有工作狂,也有人选择闲云野鹤,所以可选择是人类发展的本质要求。”为不同的人提供适合的教育,办可选择的教育,这是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
的确,我们的教育不缺刚性的约束,而是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管理和陪伴。提供有选择的教育,让每个不一样的孩子都能在校园里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