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制中的涉财管理问题探究
2018-10-21朱琳
朱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部分单位的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改制来优化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进而提升单位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结合本单位改制工作的成功实践,我系统总结了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常见涉财管理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以期为其他单位的改制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制;涉财管理;问题
一、事业单位改制中涉财管理重要性分析
(一)涉财管理是单位改制的重要内容
事业单位改制工作涉及单位所有制形式的改革,一般会对拟改制单位的组织架构、管理机制等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进而会波及单位的方方面面,其中涉财管理是单位改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需要确定改制后单位的股权结构或出资结构,明确改制单位的后续资金来源及盈利模式,如果涉及需分流职工的,还要做好改制分流职工的资金预算:另一方面,要加强改制单位的资产管理,开展改制资产的清产核资,进行改制资产的资产评估,切实摸清拟改制单位的真实家底。
(二)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
改制工作整体影响大而且是事业单位某一期间的专项项目型工作,如果本身规划或管理不当,改制工作很容易会给不法分子留下操作空间,他们会借改制的机会进行隐瞒、转移、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要强化涉财管理,特别是完善资产的清产核资过程和手段,强化改制工作的内外部监督,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在顺利完成单位改制的同时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保障改制单位正常运营
保障改制单位正常运营的基础良好的财务管理是推动事业单位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为改制单位的正常运营奠定了基础。拟改制单位要根据上级单位发布的改制要求建立相关的、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重塑单位各项财务管理机制和管理流程,确保各项财务管理要求逐项落地实施,同时要强化单位财务人员的培养,切实发挥财务管理的反映和监督职责,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改制后单位的正常运营。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报表信息缺乏准确度
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的单位性质,财务报表的构成也不同于企业。通常,企业的财务报表主要由三类构成,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而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构成。而且,事业单位同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也不同。企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另外,事业单位所依据的平衡式为:“资产+收入=负债+支出+净资产”。收付实现制与该平衡式的运用,不仅混淆了时期和时点的会计信息,而且将单位的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混淆。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中没有现金流量表,其现金收支情况就无法查询和准确反映。不仅对单位的货币资金管理不利,而且不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机制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难度逐年提升,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有些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仅仅与报销费用和审批管理等方面有关,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财务监督制度体系。无法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查”的监管要求,直接导致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还存在着无法分清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概念的情况,直接削弱了会计监督的力度。如此一来,事业单位整体的会计工作与经济活动都处于监督无力的状态之中,致使违纪现象丛生。
(三)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管理的关键因素是财务管理观念的束缚。这表现在:一是缺乏面向市场的观念。大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把面向市场的观念贯穿于单位理财的全过程之中。二是缺乏防范风险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步培养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应对和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三是缺乏依法理财的观念。面对市场经济的规律及其对事业单位带来的变化和冲击,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还没有完全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
三、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和会计产生的影响
(一)对资金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
事业单位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政府会对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因此,事业单位的付款不但能在银行办理,也可以前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进行处理。财政部门的款项也不用再全部拨付给事业单位,由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管理,事业单位自身只存储一部分资金。因此在进行改制以后,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如:采取国库集中支付的体制后,事业单位在付款以前,必须先向财政部门提请用款计划,获批后再前往支付中心办理。这样一来,资金不需要通过事业单位便直接付给了商家。
(二)对会计核算方式产生的影响
事业单位他们的会计核算体系以收付的实现来做基础,而在企业中的会计核算的体系其是以权责的发生作为基础的。所以,在转制以后首先需要改变为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在转制以后,经济行为不能只有在支出或者是收到的时候才开始确认其交易的事项,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要加以确认。会计核算的科目以及会计计量主法也会发生改变。资产、负债、收入的科目与企业核算的相关科目存在一定的差异,所有者的权益类的科目与净资产的科目相联系,所以在财务会计报告方面也存在改变。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报表和企业相比少了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与此同时在报表中还会包含着很多的相关的信息与资料。
四、事业单位改制后的涉财管理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内部控制机制
要建立一个新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就需要在改制以后将单位里的财务工作做一个新的定位,而不是单纯地将过去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直接转换成企业的会计制度就可以的。应依据改革以后单位的新要求与新方向、新目标去做梳理,尽早地将财务管理体系完善好,并依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建立一个健全的、适合本单位的一个内部控制机制,强化互相制约,这样才能规避相应的风险,保证工作的目的会更加的明确,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打破传统体制,建立全新的分配模式
如今,市场经济的竞争十分激烈。事业单位要想得到大力地发展,就需要改革自身体制,打破传统,建立全新的分配模式。改制为企业型的事业单位,设立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那么设定的财务会计目标必须要和企业一致。影响利润形成的一大因素,是事业单位多年累积的固定资产所要形成的折旧摊销。弥补这一块的利润缺失,就更得需要对分配模式进行改革,要用分配模式调动人的积极性,对创造业绩人员的绩效考核,要如企业般管理,真正建立“能者多取酬,末位就淘汰”的机制,这样才能保证转制后的事业单位能够存活下去。
(三)明确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职能
第一,要明确财务管理的职能,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合理,防止部门的会计结算功能和单位的财务管理功能重合。除了要提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以外,也要在会计核算时,制定出科学的财务管理计划。第二,要详细核算资金和相关的费用,關注成本,追求利益。第三,还要制定出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更好地适应新体制。
五、结论
随着我国财务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理念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为了顺应我国财务体制改革,避免其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限制,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全新的财务和会计制度,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玉梅,浅析国有事业单位改制相关财税问题[J].纳税.2017(34):8-11.
[2]王大庆,浅谈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7(19):239.
[3]王威,事业单位改制对会计财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8):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