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梳理

2018-10-21李靖刘敏芳武文建

天津教育·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技能型高技能创新型

李靖 刘敏芳 武文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早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对高职教育培育出的高技能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就有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新技术,又可操作新机床,同时兼具创新精神。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而高技能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技能人才亦应与时俱进地具备创新能力和意识。本文介绍了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定义,分析了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性,并对制约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性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本质之一,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强有力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除了要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可以基本够用、实践技能可以娴熟掌握外,还应做到创新,使学生在岗位上基于本职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基于此,高职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要时刻把握高技能人才的真正内涵,要时刻理清高职教育本质。

人才竞争是国力竞争的最终归宿,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培养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属于此类人才的范畴,其在技术上的创新起着主导作用。此外,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两大组成,新产品概念的产生、研发、设计、中间试验、生产准备与批量生产共同组成了产品创新过程。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劳动影响着新产品的设计与中间试验环节。与此同时,工艺创新可对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原料与能源消耗的降低起着直接作用,而工艺创新过程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高技能人才的不断加入。

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是坚持创新驱动,鼓励加快中小企业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此外,实现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要深入剖析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窘境及现状。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中小企业占绝大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在此方面的培养,因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涌现将直接助推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政策层面

2005年9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被首次提出,随后,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制定并出台了若干政策。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的出台对高技能人才、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明显,但是相关配套的区域宏观性政策比较缺乏,政策出台缺乏连续性。具体体现在:部分地区的政策不够具体,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对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的政策较少;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亦需進一步完善。

教育层面

一直以来,“灌输式”教育在教学中十分普遍。技能教学的开展主要通过实训来实现,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为模仿教师,对其潜能、技术技能创新的培养无从谈起。仅通过此类教学,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就已捉襟见肘,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更是无从谈起。另外,高职高专院校社会服务意识不强,各级职业院校主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主动联系社会、联系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等、靠、要”传统思维办学理念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院校的发展。院校对企业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类型的了解不足,高技能人才培养无从下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是难以落实。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可通过改善教学环境、改革实训教学内容以及创立技能创新平台三方面举措,推动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发展。

企业层面

当前社会,“唯学历”论仍被企业、社会大众所认同,对于技能型人才仍持冷落态度,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发展受到阻碍。造成此局面的原因诸多:

首先,社会大环境下,技能人才往往处于生产劳动一线,公众对其社会认可度较低。基于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以及晋升空间等,技能型人才与学历型人才相差甚远,不公平现象较常见。此环境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更是难以出现。

其次,企业管理者缺乏远见,对技能型人才重视度不高。

最后,企业制度落后。技能型人才就业往往选择中小企业,而此类企业的制度不甚完善,缺乏竞争与选拔机制,员工缺乏危机意识,拔尖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猜你喜欢

技能型高技能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
浅谈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