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2018-10-21朱曼草
朱曼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课,其对以后地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学习有着直接影响。新课标理念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小学科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手段,借助新的教學方法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实践、实验的环境中学习科学。那么,如何才能上好科学课呢?本人谈几点看法。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观念
学生最主要、最经常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更是师生相互交流、探讨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如此重要,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学习知识;要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参与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生如何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指引学生在学习阶梯上越爬越高;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在教学中互教互学,共同探讨科学问题。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导入新课时,教师应通过做演示或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在演示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细心观察、认真记录,仔细辨别物质的形态、特点、结构等,再由易到难,逐步提出问题。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拿一个稍微压瘪的乒乓球做实验,向学生“求教”:“同学们请看,我们用什么办法能把这个瘪坏的乒乓球修复一下呢?你们谁有办法能帮老师复原如初?”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做演示,看哪个方法会成功。通过做实验,发现只有把球放杯子里,再倒热水,球才会鼓起来,复原如初。这时我趁机问:“这是什么原理呢?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热胀冷缩的科学原理,在我们生活里还有哪些现象是运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呢?我们将在课堂上一一探究。”这样的课程导入方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在科学教学中,从发现问题到提出质疑,无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推理,通过实验一一解决问题,验证得出的结论,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最后经过总结,进一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难点更容易突破。
让学生动手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实验探究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思考、与团队合作交流的好习惯,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在玩中学知识,增长知识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科学问题,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呢?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以亲身体验、观察、记录为主的探究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科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例如在讲授《种子发芽》一课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其探究:植物种子发芽与什么有关?跟水、阳光等条件有关吗?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指导学生把种植的两盆向日葵种子分别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和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让学生观察、记录,通过几天的观察记录,学生就会发现植物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水、阳光以及合适的温度和空气。总之,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在团队合作中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交换意见。通过动手做、动脑想,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化教学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将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等手段无法展现的科学现象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潜藏在表象之下的科学现象变得直观化、具体化,这样科学知识就会更容易感知、更容易理解,深奥的科学知识也就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了。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动画、图片、解说等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我在教学《植物怎样传播种子》的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运用动画、声音、画面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式,即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机械传播和人的传播,学生们通过优美的动画和声音的播放,掌握了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传播方式。
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远的拉近,将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现象搬上了屏幕,使文字变成直观的照片,化难为简。利用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结语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课程特点,挖掘科学的教育功能,进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