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世界
2018-10-21楼曙光
楼曙光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日益渐增,教育不断趋向于世界化水平,提升教育竞争力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基于这种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们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投以更多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是什么?其本质的特性如何定义?相信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独特的理解。而核心素养的有效开展,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并坚定了“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想实现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中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深入贯彻素质教育体系。
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进行阐述,并制定科学系统的实施措施,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科学水平。
借助体验式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往往较差。有的学生从来没有使用过刀具、没有清洗过实验器材、没有亲手拔过插线,甚至没有使用过实验仪器。在这种缺乏实际经验的科学学习中,当面临实验时,学生也难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为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无危险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感知科学的魅力,鼓励学生发现科学实验中细微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进而提升科学素养。
例如,在《科学》的第一单元关于“电”的讲解中,我先让学生观察电路的设置,探索电路设计的原则,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设计电路,安装电路设备。学生会主动提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自己探索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得到全面激发,其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都得到显著提升。
加强课本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
当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将与科学知识相关的内容作為教学的核心,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的积累。从家长的角度而言,他们过多地关注小学生的数学、语文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养成一种“唯教材而学习”的习惯。在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显著降低。因此,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编制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地融合生活内容,并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例如,在《生活中的静电》讲解中,我先给学生讲解了产生静电的原因,并让学生观察静电产生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相似的“静电现象”有哪些,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梳子与头发,纤维衣物与毛线”,最后让学生想象它们发生静电现象的共性。通过这种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学习、去探索,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
创设讨论式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在组织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常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讨论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了解其他同学的优点,并将其学为己用,从而使科学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讨论环节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水和水蒸气 》这一章节中,我采用实验演示法为学生讲述这一章节,我从冰箱中取出一个雪糕,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雪糕上部一直在冒“白气”,不久之后,雪糕的包装外部出现许多小水珠,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产生“白气”和“小水珠”的原因。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得出最后的结论,即“小水珠”和“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受冷形成的。通过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巧妙设置科学情景,激发科学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范围有限,对生活、学习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营造适合学生年龄的教学情景,巧妙地设置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浓郁兴趣的驱动下,促进其学习动力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在《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两个大小相似的苹果,让学生思考:这两个苹果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部分学生认为苹果会沉入水底,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苹果会浮于水面。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我将苹果同时放入水中,结果一个苹果浮于水表面,而另一个沉于水底。对于这一结果,学生都非常惊讶,紧接着大家就开始讨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对沉浮做了深入研究。
结语
基于素质教育与“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可以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学习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进而提升整个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