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2018-10-21陈双汉李国军
陈双汉 李国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我国中小学基本实现了网络的全覆盖和信息化课堂建设。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实现了教学手段的有效革新,逐步实现了从单纯的PPT到多媒体展台,再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跨越。新平台和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使传统的教学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些信息技术的手段在当前课堂上的应用,有效促进了教学内容及形式改革的进程,使课堂上知识情景化、内容共享化、教育内涵丰富化得以有效结合。在多媒体创设下的课堂预设、互动环节、有效概念的形成等,使教学问题得以更好的呈现,本文对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应用展开深一步的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传统模式下,对所配备的设备往往要通过后期的展台培训和新设备下的教师比武等形式,实效设备效力促使下实现课堂改革。因教师具有相关的信息技术基础和主动性的学习要求,使得小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是非常成功的,特别是数学课堂的信息化运用,有效革新教学呈现形式的同时,为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诸多示例。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乐趣
首先,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后给学生们播放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视频,比如给学生们讲讲数学家的故事,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小竞赛,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数学环境中产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品质,在看中学、做中学、玩中学中达到学知识、练思维的目的。在六年上册《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通过课堂上播放的数学视频知道身边有哪些事物是圆的,随处可见的圆引发了学生们对圆这一章节的好奇。接着可以在教授学生关于圆周长的性质时,让学生拿一根绳子绕着圆转一圈,长度就是圆的周长。这一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验证知识,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其对数学教学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诞生给了现如今教学工作一种全新的可能。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丰富的色彩、形象的动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受,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如在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中,在帮助学生形成周长概念的时候,可以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完成动态表述下对各种图形的周长形成的过程化表述。充分展现出多媒体教学拥有的独特的魅力,为小学数学对数学图形、立体图形的培养提供了新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数学成功的保障,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我们知道,该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上进心和模仿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适时地给学生们播放一些数学视频,让数学化抽象为直观,给学生们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常常鼓励学生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探索、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交流总结,经常进行这样的过程不但会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氛围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重视班级中数学文化的建设,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将会对学生们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每周给学生们播放一次和数学题目有关的视频,而内容可以是学生们每周精彩的原创题和自选题,或者可以是教师们研究的近几年的经典数学题,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浓浓的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氛围。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灵活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以信息技术所独有的方式去还原现实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的数学知识的存在和应用,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例如,像平时超市里经常有的随机抽奖活动,这时,学生们不妨运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概率计算,预测出自己中奖的概率是多少。因此,这也就意味着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数学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播放数学视频的直观性,将数学知识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懂得把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通过一系列的实地分析、操作观察和研究总结,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以及它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有多大。实际上,教师也能通过让学生们自主参与到这些实践中的方式,大大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结语
在現如今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革新旧的教学方法,学习与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好现今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只有把这些细节落实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上,才能真正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