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应用
2018-10-21李锦春
李锦春
多媒体作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下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是增加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对营造轻松愉悦的语文教学氛围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巧用多媒体,学习有乐趣
在课前充分备课
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必须转变,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在课前充分备课,对教学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巧用多媒体,让小学语文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至圣先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一个愉悦生动的语文课堂,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想让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巧用多媒体,上课时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让学生精通
学生获取知识,课堂是主要的阵地,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自然会缺乏兴趣,长期下来,语文教学自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饱含着热情和积极性去主动学习,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自然会大大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好奇心,对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充分理解和掌握,从而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自然会大有提升,而且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都大有裨益。
功在课后,让学生“乐通”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既要注重课堂教学,也不能忽视课外学习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之余,也不能放松对学生课外学习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博物馆、剧场、书画展等地方,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的语文,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在集体参观回来后让学生写下心得体会,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出优秀的报告,并为学生播放参观对象的知识背景、生平经历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这些课外知识,并与课内知识相结合。或者,在学习过古诗《悯农》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一次杜绝浪费的主题班会,为学生播放一些影视片段,让学生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节约粮食迫在眉睫的现状。教师通过这种学生喜爱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能让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并提高。
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手段
形成课堂新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对立,而且,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地依赖教材,学生学习的往往不是语文而是语文教材。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和引入意味着这种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被打破,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将丰富的课外资源引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书本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将课内和课外的资源有效整合,弥补了课本知识单一的缺陷。而且,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图片和影像对学生各个感官的刺激,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的引导下茁壮成长。
拓展教学新领域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師的教学就是对教材知识的传达,语文教学没有与其他的科目相结合,更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语文教学仿佛空中楼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轻松地将教学领域扩展到其他新的领域,也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下可以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理解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所以说,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拓展教学新领域。
培育学生新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都快速发育的阶段,也是智力和思维提高的关键时期,学生这一时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眼界的开阔和思维的活跃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推行下,素质教育逐渐在我国开始实行。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这种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中,适当进行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同时也考验着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能力,因此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力图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