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洋特色校园环境与提升办学品质的策略研究
2018-10-21秦海波叶珊虹吴建新陈卫
秦海波 叶珊虹 吴建新 陈卫
本文根据现代大学建设要求,通过对淮海工学院校园环境建设与海洋学科教学科研融合的现状分析,并结合创建工作实际,就如何打造海洋特色鲜明和颇具开放性、包容性、交流性的校园文化环境来促进其办学品质提升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打造海洋特色校园环境来助推办学品质提升的重要性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的根本要求
连云港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2015年12月,國家海洋局和江苏省政府共同签署的《关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共同推进江苏海洋强省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了“支持淮海工学院建设江苏海洋大学,加强涉海学科建设”,将有助于完善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增强海洋工程技术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洋科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2016年3月,江苏省政府对外发布《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加快海洋高新技术发展,依托淮海工学院建设江苏海洋大学,大幅提升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可见,创建江苏海洋大学,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海洋人才,对江苏省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凸显工科院校特色办学品质的内在要求
办学特色是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反映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因此,地方工科院校要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国内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保持持续发展,必须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来取胜。
助力该校创建“江苏海洋大学”的现实需要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方针,因而淮海工学院也更加坚定了创建江苏海洋大学的目标。在反复征求意见和研讨的基础上,该校在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上定位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一所海洋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显著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在学科与专业结构上,定位于“综合框架、工科主体、海洋特色、文理兼容、协调发展”,这不仅能促进高校自身发展和办学品质的提升,而且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该校校园环境建设与海洋学科教学科研融合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该校在专业建设中紧紧围绕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不断加大调整和发展力度,在海洋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拥有海洋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水产养殖学等3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江苏省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江苏省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类)。但是结合该校校园环境建设与海洋学科教学科研融合的现状,其在平台的团队构建、运行机制、学科带头人配备等方面都还欠完善,高层次科研产出不足,同时存在校园整体布局缺乏中长期规划,校园景观文化无特色,与周边建筑物无明显区别,校园环境建设与海洋学科教学、科研融合未能有机结合的情况,整个校园环境缺乏浓郁的、富有鲜明特色的“海味”的气息。
打造海洋特色校园环境来促进办学品质提升的策略与途径
实施特色鲜明的“海味”校园海洋文化
首先,将特色鲜明的校园海洋文化内化于心。以构建该校“蓝色、创新、和谐、开放”的战略发展理念和“理性、自由、包容、和谐”的海洋特色校园文化体系为重点来培育大学文化核心理念。
其次,将特色鲜明的校园海洋文化外化于行。一是要宣传和倡导“蓝色、创新、和谐、开放”的发展理念,全方位进行形象塑造,充分展示海洋大学文化核心理念;二是要普及特色鲜明的海洋大学校园文化基本知识,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海洋文化理念的教育和领悟。
最后,将特色鲜明的校园海洋文化固化于制。一是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可借鉴中国海洋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围绕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方面整体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构建海洋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的载体
首先,优化设置,打造海洋特色鲜明的学科群。以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海洋科学与技术”为依托,立足江苏沿海,进一步优化学校具有优势的涉海学科力量,大力推进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工程与装备、海洋经济与文化等特色学科群建设。
其次,搭建平台,提供蓝色人才成长的舞台。一方面在重点打造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工程与装备、海洋经济与文化等四大涉海学科平台的同时,要着力强化海洋科技资源支撑,与省内海洋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加强整合,发挥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依托涉海学科平台,重点推进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人才培养,提升海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
最后,传递海洋文化知识,发挥海洋文化引领的作用。充分利用该校海洋经济与文化展示平台,围绕海洋经济、管理、文化、法律、艺术等展览内容大力彰显海洋文化之魅力,传递海洋文化知识;通过打造海洋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助力学校和谐发展。
打造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海味”校园育人景观
首先,建设“水为韵”的海洋文化中心景观。即结合该校创建江苏海洋大学的实际,充分围绕校区南北走向且平行、互通的两条河道及北边人工湖等水元素,全新进行水面景观设计,将蓝色海洋的文章做足,打造融合蓝色海洋文化为一体的怡人水系景观和特色。
其次,营造“色为魂”的校园建筑色彩美化格局。借鉴兄弟院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成功的经验,确定校园建筑主色调(建议为蓝色),并针对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行政区等不同功能,用海洋生物、轮船模型及功能,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对相关建筑进行渲染和美化,充分彰显海洋特色。
最后,打造“绿为神”的校园海味绿化体系。在校园绿化景观改造中要有超前意识,在适当的时候引进适应本地条件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形成“常绿树种作基调、落叶树木见四季、花卉灌木富生机、古树名木衬历史”的绿化格局。
结语
总之,该校应积极主动抓住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贯彻落实省委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地处滨海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全力打造海洋品牌,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为早日建成江苏海洋大学、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