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赋音乐教学以生命
2018-10-21梁艳芳
梁艳芳
担任了20年的音乐教师,我越来越深刻感受到音乐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能够引导孩子们在“动”中创、“赏”中创、“创”中创,赋音乐课堂以生命。于是在课堂上,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收获和乐趣。
“动”中创,赋律动教学以激情
孩子天性活泼,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如何把学生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并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呢?
学习三年级《小船》的律动时,我打破“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在学生们掌握歌曲后,我为难地向他们求救:“谁能用合适的动作表现歌曲并被大家采用?可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做。”随之,学生们积极地为我分忧:有的扮演爸爸、扮演妈妈,还有的扮演孩子,那贴切的动作和深情的表演把一家人其乐融融、互敬互爱的氛围体现得令人无限向往和依恋。整个过程下来,一点不逊色于我提前准备的动作,我感觉很欣慰。于是谁的动作被采用了,谁的书上就多了一枚“小小表演家”的印章。学生们有了积极性,大胆表现,情绪高涨了,律动教学就变得活泼、激情了。
“赏”中创,创出意境之美
我认为,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至于技能技巧和音乐知识,它只是达到目的的桥梁和手段。因此,我培养的不是音乐家,而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人。于是,我的音乐课堂改变了以往“发声练习——节奏、视唱——音乐知识——唱歌(先唱歌谱,再唱歌词)”的模式,采用灵活的形式,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对歌曲情感、意境挖掘和对美的感受体验以及表达上。
入情如境,感受美
教学三年级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时,我首先让学生闭眼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同时随着优美的旋律,想象自己身临其境与外婆走在澎湖湾沙滩上那种美丽祥和的情景,接着再请几位同学把出现在自己脑海中的场景用画图的方式展现出来,黑板上各具千秋的画面,都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憧憬,学生们受到感染,跃跃欲试地想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怀。这时再播放歌曲范唱,让他们在音乐的陪伴下走进美丽的图画中,对歌曲的掌握不仅仅做到了会唱,还做到了有感情地唱,让我这个听众也不知不觉跟着走进“外婆的澎湖湾”。这样的教学何乐而不为呢?
进入角色,创造美
在欣赏课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导入巧妙自然。二年级下册《猴子蒸糕》一课,我首先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的同学请举手。”富有激情的开场白将学生们的好奇心调动起来,随着我的指向,他们异常兴奋地盯着大屏幕,当色彩鲜艳、动人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时,学生们被完全吸引了,我顺水推舟,进一步引导其听辨歌词内容,分辨歌词表达的小狗与小猴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之后再让学生讲故事的大概内容,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
在欣赏和讲述的过程中,学生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线条来表示猴子的音乐,用声线来模仿猴子的勤劳以及急切盼望得到小狗帮助的心情,想象力和模仿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学生能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懒惰的、饥饿的小狗或者勤劳的、着急的小猴子;还有的小组合作,用身体造型出房子、小树、磨盘。如此一来,课的第一锤就敲到同学们的心坎上,激发他们内在学习的需要,活跃了思维,更陶冶了情操。
“创”中求创,激发创作内在需求
不同角度,尝试作词
通过对四年级《木瓜恰恰恰》歌曲的学习,我设计了创编歌词环节。这首叫卖歌唱起来郎朗上口,学生兴趣浓厚,我让他们根据歌的音调来叫卖我们本地的水果,同学们自然兴趣高昂:“苹果、桃子、西瓜、大鸭梨。苹果皮薄色鮮味儿甜,吃上一口妙极了!噢,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再不买就卖完了!”教室顷刻成了热闹的集市,叫卖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创编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我相信,他们对“叫卖歌”这一体裁的理解也肯定透彻了。
挖掘生活,体验创造
在二年级《小乐队》这一单元,我安排了自制打击乐器这一教学内容。学习这一单元时是按照“感受——触摸——体验——自创”这样的环节来进行的。
首先,请学生们欣赏打击乐演奏的《紫竹调》,欣赏中给他们展示打击乐带来的不同听觉效果,然后让学生摸一摸这些能发出不同声响的小乐器,接着让学生用它们来为一首歌曲伴奏,体验这些简单的小乐器给自己带来的快感并适时引导其思考:“这些乐器可以用生活中哪些简单的东西代替?”如此一来,学生的创造精神被充分调动,有的说可以用笔敲击桌子,还有的说可以在纸盒上面糊一层牛皮纸当小鼓,甚至有一位同学还把他自己制作的碰铃拿到课堂,敲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在接下来的第二节课还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学生们的热情高涨。
音乐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收获,教师在学生的愉快中感受童趣,体验成功,享受音乐。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情景交融,师生共享的精彩课堂是我音乐课堂教学一直的追求和坚实的行动。